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基础医学院科研团队“肾脏再生”研究引发媒体关注
  • 作者:李禾 刘彩玲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周建国   浏览:6041
  •     近日,我校基础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异体肾脏去细胞生物支架,成功诱导部分肾切除大鼠模型肾脏再生。该项研究成果标志着我校的去细胞生物支架研究团队在相关研究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科技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科技日报头版:生物支架技术让肾脏有望再生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禾)肾脏疾病是全球一个重大且悬而未决的健康难题,肾病发展的不可逆性一直困扰着患者、医生和研究人员。温州医科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异体肾脏去细胞生物支架,成功诱导部分肾切除大鼠模型肾脏再生。相关研究成果《去细胞支架诱导肾脏再生》,近日发表在生物材料领域国际顶尖期刊《Biomaterials》上。

        据统计,我国肾病患者高达1.2亿人。国际相关研究领域曾普遍认为,除斑马鱼外的脊椎动物,无法实现体内肾脏再生。大鼠部分肾切除模型仅在切除残端可检测到肾小管微弱的修复性再生,无法检测到肾小球再生,功能则为永久性丧失。肾再生领域研究者无不把实现肾小球的再生乃至功能的恢复,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

        而温州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在前期成功制备肾脏去细胞生物支架的基础上,将大鼠肾脏细胞完全去除,仅保留肾脏三维细胞外基质结构,把无细胞的生物支架移植到部分肾切除的大鼠肾脏上,大鼠残余肾脏就可再生。术后大体及B超观察到实验肾脏形态出现增长,放射性核素检测到实验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在术后逐渐升高,并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到实验肾脏内出现大量前体细胞并呈规律性分布。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支架移植与免疫研究所执行所长梅劲副教授表示,该研究成果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标志着温州医科大学的去细胞生物支架研究团队在相关研究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未来将为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开辟一条重要道路。

        浙江在线、温州都市报:温州科学家让白鼠肾脏再生 新技术有望用于人类

        国际相关研究领域曾普遍认为,肾脏无法再生,而肾病发展的不可逆性一直困扰着全球的科研人员。近日,我校科研团队一项“肾脏再生”研究,成功地在大白鼠身上取得突破,挑战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研究人员为切除了三分之一肾脏的大白鼠,缝上一个“去细胞支架”,两个月后,这个“支架”内神奇地培育出了新细胞,成功诱导了大白鼠的肾脏再生。该项研究的相关成果《去细胞支架诱导肾脏再生》,近日发表在生物材料领域国际顶尖期刊《Biomaterials》上,引发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虽然目前的“肾脏”还只是在大白鼠肾基础上构建的,但这依然向成功在实验室里生成适用于人类的人造肾脏迈出了第一步,有望为广大肾病患者带来福音。

        研究灵感,来得非常偶然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我校生物支架移植与免疫研究所执行所长梅劲。他今年41岁,是主讲解剖学的副教授。

        梅劲介绍,开展这项研究,非常偶然。2008年,他浏览一本专业杂志时,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讲述的是把大白鼠的心脏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最后把培养好了的带着支架的细胞放到体内。后来他就思忖着,能不能把“去细胞支架”直接放到大白鼠体内?由于和心脏一样,肾脏也被普遍认为不能再生,对研究而言比较有挑战性。而切除1/3肾脏不会导致实验动物死亡,所以选择用肾脏进行实验。这一大胆的尝试于2010年开始进行。

        什么是“去细胞支架”?打个简单的比方,细胞和支架的关系,相当于人和房子的关系——“去细胞支架”就是把大白鼠“器官”支架原有的“细胞”去掉,只留下“支架”(相当于房子)备用。

        白鼠肾脏缝上“支架”,两个月后再生

        梅劲说,在进行“去细胞支架诱导肾脏再生”的过程中,要先把第一只大白鼠原有的“细胞”全部去除,只留下“支架”备用,这个“支架”里各种纹理(就相当于房子里的房梁、床等)都在,然后植入实验的第二只大白鼠。 在进行实验时,将第二只大白鼠的其中一个肾脏切掉三分之一,再把前期已经成功去掉细胞的“支架”,和第二只大白鼠剩余的三分之二肾脏严密缝合。

        在随后进行的实验观察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再拿一只直接切掉三分之一肾脏的大白鼠进行比较。据介绍,刚开始时,安了“支架”的大白鼠肾功能有所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肾功能逐渐增强,到两个月左右,就能恢复到一个理想的状态;而直接切掉三分之一肾脏的大白鼠,肾功能下降之后则始终保持同一状态,不再增强。

        梅劲解释,两个月内,安了“支架”的大白鼠的肾脏,其实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剩下的三分之二肾脏中的干细胞,不断进入“支架”内,充实着“支架”,成为新的细胞,最后填满了肾脏支架的所有空间,实现肾脏的再生。

        下一步或将挑战,再生“狗肾脏”

        梅劲表示,该研究成果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标志着温州医科大学的“去细胞生物支架”研究团队在相关研究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未来将为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开辟一条重要道路。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目前全球需要肾器官移植的患者有很多。对于一些肾病患者来说,有时候进行肾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治疗选择,但是可以用来移植的器官实在太少,而且一些人进行了肾移植手术后,会有排异反应。梅劲说,如果能在动物身上获得肾脏并进行移植,成本就会低得多。目前该团队已在大白鼠身上试验成功。由于“支架”可以在零下80℃的冰箱保存一年,这意味着不但可以批量再造“支架”,而且可以随用随取。

        不过,在用于人体之前,还需要大量的进一步研究。如果条件允许,接下来,该团队打算对狗或其他大型动物的肾脏进行再生实验,看能否复制大白鼠实验的成功。虽然实验还不能保证可培育出人工肾脏,但研究人员认为,这足以证明人类朝着制造可用人工肾脏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