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33岁的博导是怎样炼成的?
  • 80后“学霸”梁广分享他的学习经历
  • 作者:张晨   供稿单位:温州商报   编辑:陈伟   浏览:6990

  • 梁广在做实验

    近日,我市十大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结果出炉,一批行业精英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也让梁广走进了记者的视线。1981年出生的他,去年晋升为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而此时距离他登台做讲师,才不过五年时间。此外,简历上显示,他发表了SCI论文35篇。而对于很多硕士毕业生来说,可能一年才写出一篇能够被SCI采用的论文。这看似“疯狂”的简历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昨天采访了这位“年轻跃级”的博导。商报记者张晨

    谈职称 读书早成绩好晋升职称破格两次

    记者:“33岁晋升博导,你是怎么做到的?”

    梁广:“读书倒是没有跳过级,但我读书比别人早,四岁半就上小学一年级了,因为当时妈妈是小学老师,就把我带在身边了。后来就一直比较顺地念下来,而且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应该说,在职称晋升过程中,破格了两次。一次是从讲师到副教授,还有一次就是从副教授到博士生导师。按照规定,讲师要做5年才有资格评副教授,但我当时做的科研项目,以及拥有的经费支持,已经远远超出评副教授需要的条件,所以学院也给我破格提升了。之后从副教授到博士生导师也是因为其他条件特别突出,所以在资历上特别放宽了条件。因此我也特别感谢我们学校,不论资排辈,给年轻人充分的机会。”

    谈科研 交叉学科背景让他的科研素材多

    记者:“平均每年发表10SCI论文,你是怎么做到的?”

    梁广:“有人可能是为了获得什么职称、头衔,而刻意去找课题写。像我的话,本身就一直在科研的路上走,出来的素材就比较多,我再随手整理成文章就好了。还有,平时也会经常上国际性科研论坛,看看老外最近在研究些什么,也能给我们一些思路启发。我在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念的都不是一个专业,而正是这交叉学科的学习背景,让我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比如我学过分子生物学,就可以将国际上较新的酶、蛋白、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迅速地嫁接到药学应用,建立新药筛选体系;我又学过化学,可以结合化学结构的变化设计新的化学物质,并完成有机合成和表征,进一步深入探究自己所合成活性物质的药理药效。这中间交叉的东西,有很多值得研究,值得探讨。”

    谈兴趣 药学“学霸”的古典诗词很厉害

    记者:“你每天的安排是怎么样的?”

    梁广:“我大部分时间是花在科研上,此外,我对古典诗词、中国历史情有独钟。我记得博士毕业答辩时,他们说我博士毕业论文致谢部分的文言文感言和古典律诗,比200页的论文更加出彩。每逢药学院有重大活动,我都会献上古典诗词为之庆贺。如果不搞科研,我可能会走上文学的道路。”

    原文链接:http://wzed.66wz.com/html/2014-05/07/content_1638496.ht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