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全国人大代表瞿佳“两会”积极“发声”引发媒体关注
  • 作者:建国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周建国   浏览:4139
  •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历时11天的“两会”备受国内外媒体关注。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12日和13日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我校校长瞿佳作为温州市9位全国人大代表之一赴京履职。会议期间,瞿佳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一起,聚焦民生、共商国是,积极建言献策,传递民声民情。他在“两会”上积极“发声”,所提交的涉及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议案、提案,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健康报、浙江日报等各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预防伤医事件应将医院划入公共场所管理

        当前,医疗暴力及恶性伤医现象已成为关乎国家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多数情况下,即使正常医疗秩序被破坏,如无特别严重的损失,公安机关在打击“医闹”、维护医院诊疗秩序上往往力不从心。目前依据刑法规定,医院并未明确地被列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中所规定的公共场所,而被认为属“内勤管理”。

        全国两会期间,瞿佳在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媒体采访时指出,一般的三级医院日平均门诊量保守估计也有七八千,加上陪护人员,一两万进出的人流量只多不少,且提供的医疗服务对象是广大的疾病患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判断都理所当然的应作为公共场所对待。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医疗秩序,瞿佳建议将医院列为“公共场所”加强管理。明确医院的公共场所性质,对于在公共场所区域的医暴、医闹行为,可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定罪。

        瞿佳还建议,公安部门应在医院设立警务室,统筹指导医院的内部安保,及时处理发生在医院的治安、涉嫌刑事犯罪案件。构建警务人员、保安人员、医护人员一体化的统一联动预警机制,包括警报制度、呼救制度、联动机制等。

    建立农村社区全科医生“县管乡用”管理新机制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各级政府对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已有很大改善,但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缺乏老百姓信任的合格医生的现状却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有病往大医院跑的现象依然如旧。”瞿佳在接受人民网、健康报等媒体采访时说,“大医院‘人满为患’,而乡镇、社区小医院却‘门可罗雀’,原因就是合格的医学人才不愿下到乡镇基层医疗单位并安心在那里工作。”多年来,瞿佳一直致力于培养订单式定向基层农村全科医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长效培养机制。“基层、农村医生要是不合格,中国的医改永远不会成功。”他说。

        怎样让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瞿佳建议,应该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构建起以县级医院为中心,“县管乡用”的基层全科医生统筹管理模式,将基层全科医生管理和规范化培训进行一体化管理,将定向培养协议从原来的直接分配到乡镇医疗机构,改为由县政府及相关人事部门指定有资质的县级医院接收,将人事编制落实在县级医院,实现“县管”;再根据县级医院与乡镇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由县级医院统筹轮流下派经过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全科医生入驻乡镇医疗机构工作,也就是“乡用”。

    亟待针对遗体捐献专门立法

        根据卫生部门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名器官衰竭患者,其中约有30万人急需器官移植,但仅有约1万人能够获得器官移植手术机会。如何缓解这一巨大的供需矛盾,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在今年两会上,瞿佳呼吁制定遗体捐献法。

        器官捐献不仅有利于医疗救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也有利于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利国利民的高尚之举。瞿佳在接受健康报采访时介绍说:“按照医学教育大纲,每4名~7名学生应该解剖一具尸体,但我国医学院校在校生平均20人才能解剖一具尸体,甚至还出现了没有尸体供学生解剖的现象。同时,有些医疗机构临床需求量大,但遗体组织来源不足,致使手术难以进行,而有些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却在开展器官移植手术,这必然对医学工作者的培养和医学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经过调研,瞿佳发现,北京、上海等部分省市已经出台了遗体捐献的地方性法规,但仍存在内容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瞿佳建议,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老百姓的意识也在发生转变,应该尽快制定《遗体捐献法》,规范遗体捐献程序、遗体保存与管理制度,确定遗体捐献性质,落实捐献和接受双方权利义务等,以解除人们的顾虑,保障捐献者的权益,确保捐献的遗体能真正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公益事业。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失能老人医疗和养老难题

        “十二五”以来,全国老龄化水平继续提高。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达到857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77万人。再加上目前退休人员收入较低,平均月养老金在2000元左右,农村老人的收入更低,一个失能老人在护理机构的月护理费用普遍在2000元以上,普通老人难以企及。而商业保险无法满足所有护理需求,而且还有很多限制条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瞿佳接受光明日报、浙江日报采访时指出,“如果国家能够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营医院为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那么就能解决部分老年患者老无所养、老无所医的问题,又能化解目前不少民营医院发展中遇到的阶段性门槛。”

        瞿佳建议推出覆盖全民的“失能老人护理保险”制度,由政府与个人或家庭按比例各承担一部分费用,缴费者年老失能需要护理服务时,从中支付相应费用。建议由政府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分级分类补贴制度,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建立老年人意外保险规避风险,由于老年人意外伤害的高发性,该制度带有一定福利性质,需要政府和商业保险机构达成共识与合作。建议依托高级技工学院、规范化的护理机构等单位,建立护理培训机构,培养培训具有较高水平的护理工作队伍。建议建立专业“失能老人”医院,专门为“失能老人”看病。

     

    媒体链接

        人民日报: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代表:将医院列入公共场所管理

        光明日报: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代表:应给予医院特别安全保障

        光明日报: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代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人民网、新华网:预防伤医事件应将医院划入公共场所管理

        人民网:瞿佳:探索“县管乡用”新机制缓解农民就医难题

        人民网访谈:瞿佳谈探索医改新机制实现小病不出乡

        健康报:基层医生:培养不易留住更难

        健康报:瞿佳:亟待针对遗体捐献专门立法

        健康报:瞿佳提出,医疗机构应尽快列入法定公共场所

        健康报:暴力伤医绝不是医疗纠纷

        浙江日报:全国人大代表瞿佳:医养结合,互惠发展

        浙江日报:莫让一种病毒击倒一个产业

        钱江晚报:“问诊”医患心结:换位沟通法治

        青年时报:培养基层全科医生是推动医改的关键

        都市快报:全科医生“县管乡用”让他们安心下基层工作

        温州日报:基层代表吕华荣和学者代表瞿佳谈“看病难”

        温州日报:温籍代表委员热议核心价值观

        温州晚报:瞿佳:医院亟需“内保升安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