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更名后,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步伐?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吹响了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号角。
2月15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们围绕学校工作报告、年度财务预决算草案、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特别是学校改革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需要完善的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出谋划策。
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带着问题去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代表们认为,在此大环境下,学校改革也进入深水区,需要带着问题去改革。
代表黄建永说,学校的定位比较明确,这两年开展的百年传承系列纪念活动、温医精神大讨论概括总结出了一些价值理念,但在管理理念上仍旧不清晰。他建议学校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并探索建立如部门(学院)三年工作目标的反馈机制、绩效考核操作标准等,深化干部考察、遴选机制。
“希望学校在一些重要政策的制定上更民主、能进一步听取教职工的建议,一些重要信息的发布上能更及时,更公开。”代表向敏以职称评审和住房分配为例,建议在充分酝酿、充分征求各层次代表意见、尽量考虑普通教职工利益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并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
“我们要先吃饱再吃好,把业务量做上去,再细化选择。”代表朱冠保谈到附属医院管理时这样说。他把医疗和科研的关系比作“吃饭”和“穿衣”,要同样重视,齐头并进。一些代表建议将学校资源与附属医院资源有效整合,打造更有优势的组合平台,共同提高。
讨论中,代表们从各自工作层面出发,摆出了学校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教学管理与运行、医院管理改革、资产管理、学生管理与培养等多方面亮出了观点,提出了建议。代表俞康幽默地说,我们还要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的问题,不要只管待遇问题上去了做“土豪金”,要充分重视内涵建设。
绩效工资改革成为关注热点
绩效工资改革涉及全校各层面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草案)受到代表们的普遍关注,在各会场,很多代表都表示“有话要说”。
人事处处长、代表张华杰成了分组讨论的大忙人,不仅要主持第四代表团的讨论,还被邀请到别的代表团作政策解读和接受咨询。他介绍说,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新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进一步向教师等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从2014年开始实施,二级学院由学校下拔后由学院自主分配。他为各位代表提出的细节性问题进行了解答。
特邀代表蒋仲荪认为,绩效工资改革工作牵涉面广,“要讲清道理,做好思想工作,”要通过改革调动积极性。列席代表周铁丽建议将学校的绩效工资改革和医院的绩效工资改革相挂钩。代表仇佩虹建议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前多征求一下不同层次老师的意见,并要考虑教学业绩考核与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中的教学效果相冲突的问题,做妥善处理。代表们不仅就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草案)提意见,还就实施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各类标准制定、操作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稳定,密切关系学校的发展。代表们认为,绩效工资改革一定要体现其优点,防止影响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出现,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向前迈进。
教育国际化,为学校谋求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学校工作报告中首次单独将教育国际化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抛出,将“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为学校谋求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作为2014年的一项主要任务。这也引起了代表们普遍关注和讨论。
列席代表丁力说,2013年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通过了教育部评估,达到了教育部要求的标准,但国家对留学生教育将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师队伍是留学生教育质量的保障,教师的遴选制度应该尽快完善。
代表陈浩认为在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因公出国需要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以拓宽和培养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和学术水平。
代表许冬武认为,国际化教学还需要加强。建议对此进行规范化设置,在专业建设上、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代表朱雪波则从学生、老师、管理人员等几个层面提出要加强培训的建议。
“学校在教育国际化的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出国出境意愿有所减弱。”代表柯奔分析说。建议改“国际化”为“对外开放度”,加强与国内名校的交流,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交流和考研深造。
一些代表还从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留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看法。
深化改革是学校今后一段时间的主线。代表们表示改革“永远在路上”,将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踏实地迈出每一步,为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