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达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过渡的时期,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吕达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在于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进行创新性实践,为创新人才的生长提供丰沃的土壤。其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最终要依靠课程与教学的展开。课程与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即解决“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即解决“怎么教”与“怎么学”的问题。如何将课程落到实处,让教学起到核心作用,要重视“三个课堂”的联动,即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统整。
吕达强调,改革课程教学要“以生为本”,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应包括不同层次、类型的人才。因此,应树立“天生我人必有才”、“人人成才”的信念,促进学生“成人、成长、成功”。吕达根据自己长期的课程研究,拓展了“以学生为本”的“生本”内涵。他认为,除上述涵义外,还应涵括另外三方面:一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本;二是以生动为本;三是以生长为本。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特点,实现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
吕达的报告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践性。报告会后,他还和我校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