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钱礼:医乃仁术 学无止境
  • 从医从教60余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外科医学人才
  • 作者:建国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周建国   浏览:8635
  •     这是杭州市区一个普通的住宅小区,阳光透过窗户的玻璃洒入简朴但不失整洁的客厅,古朴的客厅茶几上静静地躺着一本1982年出版的《腹部外科学》和一个放大镜。这本厚厚的著作里布满各类注解,扉页上的一段话更是见证了这本著作主人即书作者一生的写照:“学无止境。对疑难病例须多加思索,综合分析其病史、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后,就其最疑似者进而证之,应能减少误诊。医乃仁术。须视患者为亲朋,对拟举措待权衡其得失后方可行事,当可避免误诊。”在我们的追忆中,沐浴在那温暖阳光里,拿着放大镜聚精会神阅读的老人身影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2012891533分,这位著名的外科学家、原温州医学院院长——钱礼教授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人生旅程,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

     

           1958年,作为首批赴温教职工之一,钱礼和他的同事从西子湖畔来到瓯江之滨,参与创建浙江第二医学院即如今的温州医学院。钱礼把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留在了温州医学院,他先后历任温州医学院外科副教授、教授,外科教研组主任兼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温州医学院院长,1984年才回到浙江医科大学任教。1990年,钱礼教授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荣誉证书,1991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工作的60余年间里,钱礼教授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外科医学人才,曾先后编著《腹部外科学》等八部专著和数十篇论文,共计600多万字。

     

        医乃仁术,学无止境,是钱礼教授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也展现了其一代大师的风范。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1915年,钱礼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士镇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前清教私塾的秀才。当时钱礼一家的家境不怎么好,但他的父亲却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钱老曾回忆说,他父亲最大成就就是将家中的三个男孩都培养到读了大学。钱礼的大哥钱悳大他9岁,很早就是一位名医了,曾时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重庆医学院院长。对于自己后来选择了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钱老坦言大哥的榜样作用是一个方面,但自幼所接受的“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和“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传统思想,则是促使他走上学医道路的重要因素。

    1935年,钱礼考入了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大学读书期间的钱礼,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但大学毕业后的勤奋刻苦,为他的医学之路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1941年毕业后,钱礼先后在重庆、贵阳和南京中央医院担任外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1947年,他来到杭州,受聘为杭州市民医院(现杭州市一医)任外科主任兼浙江大学医学院外科副教授、外科总论教研组主任及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

     

    “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精美画作”

    1958年,一纸调令让钱礼等80多位浙江医学院教职工踏上了赴温州创办一所全新的医学院的旅程。当时的钱礼已育有22女,家就安在杭州。面对调令,钱老没有犹豫和抵触,毅然“抛家舍业”,背起行囊和同事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温州。

    上世纪60年代的温州,医疗和教学条件简陋不堪。当时首批40多位老师抵温后,学校还只是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办校初期,资金不足,校舍简陋,设备缺失,教程匮乏……种种艰辛,都没有动摇包括钱礼在内的这批老温医人的办校信念和热情。钱礼当时就住在一个只有六七个平方的斗室,每天吃食堂,过着“单身汉”的生活,每年也就过春节的时候回杭州与妻儿团聚。尽管当时的条件十分艰难,但钱礼一到温州便全身心地扑在了教学、医疗、科研上。直至1984年,钱老才告别温医回到杭州在浙江医科大学任教。回顾在温的26个年头,钱老说自己将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大好时光留在了温州和温医,温州是他的另一个故乡。同样也就是在这26年里,钱礼和他的同事,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温州医学院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办学历程,演绎了一个“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精美画作”的动人故事。

     

    质量取胜乃强校之本

    1979年至1984年,是钱礼教授在温医任职院长的一段时期。1983年和1984年,温医两届毕业生连续参加全国医学本科院校统考,在全国40多所院校中,第一次统考与北京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并列第三名,第二次则与浙江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并列第二。两次统考成绩均名列全国前三甲让当时在全国范围里名不见经传的温医顿时声名鹊起,其教学高质量的美名一下在全国传播开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告别了困扰多年的困难局面,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而当时的温州医学院则面临师资少、办学经费有限、教学条件差、科研基础薄弱等种种困难。时任院长的钱礼教授当时坚定地认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始终应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应该做的,同时也是积极创造条件能够做到的。自1980年起,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从各个层面上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开展端正办学思想、明确教学方向和完善课程设置的深入讨论和辩论,进行教学秩序整顿等。很快,学校的举措收获了成效,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当时在各教学科室中,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风气盛行,校园里也弥漫着如饥似渴的向学气氛。自此,以质量取胜作为强校之本,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成为了学校后期主流的办学理念,而温医教师严谨治学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勤奋向学的学习氛围也传承至今,赢得了同类院校的刮目相看。

     

    《腹部外科学》,一代外科医生的“枕边书”

    钱礼教授来温前曾在浙医二院主攻肿瘤专业。1958年来温以后,他在医疗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在远离省城的广大浙南地区,基层医院的外科业务是以腹部外科为主,其医疗水平亟待提高。于是他便毅然将自己的专业转到腹部外科,并不知疲倦地在这个领域中探索、思考和总结,也就是在那时,钱礼教授萌生了要编写一部腹部外科学专著以填补国内空白、启迪同道的想法。繁重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之余,钱礼教授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研读文献、整理资料和伏案写作中。当时条件的艰苦丝毫没有影响钱礼教授的写作之路,盛夏酷暑难耐,但他总是脖子上挂毛巾,左手持扇,右手握笔伏案写作,小小宿舍窗前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经过长达6年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努力之后,130万字、数百幅插图的《腹部外科学》诞生了。1973年,《腹部外科学》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印刷的8万册不到一年便销售告磬。

    《腹部外科学》一书对腹部外科各种疾病的基础理论、临床特征和治疗技术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该书成为当时全国普外科中青年医师必读的参考书,整整影响了中国一代外科医生现任我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在其编著的《腹部外科学》序言中回忆,青年时代曾将钱老的专著作为案头书随时拜读。2006年春,增加了由钱礼教授亲自撰写的两个章节、189万字的《钱礼腹部外科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成为该出版社为数不多的冠以医学家姓名的医学专著之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钱礼教授一生严谨治学,辛勤育人,其学术造诣和育人成果深得同辈的好评和后学的敬仰。我校78届毕业生,现为校基础医学院院长的夏克栋教授回忆其大学时光时说:“尽管学校条件设施很差,但是我们有幸遇到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德高望重的好教师,他们深情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课风格令人敬佩和赞叹,他们为人师表的风范使我们终身受益,这其中就包括钱礼老师。”而我校82届毕业生,现任校期刊社社长的王小同老师也是深有同感:“外科总论是钱礼教授上的。他上课从不带教科书,一只粉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下课铃声响了,大家才从精彩讲演中回过神来。”钱礼教授的同事,同样是首批赴温办学教职工之一的钮家淇教授对于钱礼教授的教师魅力印象深刻。他曾回忆说:“外科钱礼教授素来以严肃严格认真出了名的,也具有一般外科医生的通病,手术时稍不顺手便要骂人,在他下面做助手或学生都有几分怕,可就是这样,他下面的助教和学生都敬爱他、尊重他,刚毕业的学生争着要到他门下当学徒。”

    钱礼教授治学的严谨、教学的严格,在学生之中曾广为传闻。张启瑜教授是钱礼教授所带首批研究生中的一位,谈起老先生,他感慨老先生严师的形象至今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中。他回忆说,钱礼教授的严谨和严格不单是通过一方讲台传递给他的学生,而是通过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时刻影响着学生。“老先生的正直和严谨,是我们作为学生所收获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张启瑜教授说。

     

        斯人已逝,然而,钱礼等老一辈温医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无疑是最值得我们纪念和传承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