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让无形的精神成为发展的动力”——眼视光学院、医院举行价值观讨论会
  • 作者:叶玉琼   供稿单位:眼视光学院、医院   编辑:靛琪   浏览:5842
  • 1978年,温州医学院的眼科光学研究室诞生了。历史变迁,万物更迭,而无形的精神在绵延传承。30多年过去,原来小小的研究室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科——眼视光学。在它发展的背后,有着一股特有的精神气脉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力量,支撑着眼视光人不断向前。

    “执着拼搏、敢为人先、厚德博学、追求卓越”,近日,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召开了“温医精神——我们的价值观”讨论会,提出了十六字进行深入探讨。

    “最初,没有硬件,我们靠的就是精神”

    已经退休的金成鹏老师见证了眼视光30多年的发展道路。谈起过去,他感慨万千。1978年眼科光学研究室成立,缪天荣教授带着施明光、王光霁等5名第一批研究生开始了艰难的求学和开拓之路。当时没有任何设备器材,教授和学生们无法进行实验练习,唯有不断钻研书本知识。实习阶段,为了能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教授带着学生到上海,白天参观学习,夜晚就睡游泳池的更衣室。在艰苦的条件下,教授还发明了对数视力表和五分记录法,实现了我国视力检测工作的重大突破。

    第一代眼视光人凭借执着拼搏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为眼视光的发展打下了第一根桩。

    “我们要开创眼视光学的‘中国温州模式’”

    陶育华老师是眼视光的元老级教师,对眼视光的情感非常深厚。他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期,王光霁与瞿佳校长的事情。1982年,王光霁留美回国,教授便将眼科光学研究室主任的重担交托给了他,在此期间又招收了现任温医校长的瞿佳为学生。而正是两位人敢为人先,在眼视光学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1987年,王光霁、瞿佳一起参加深圳的国际眼科学术会议。会上,有许多国外学界来宾,研讨内容多与视觉有关。眼为器,视为本,光为用,维护和治疗康复视觉功能是终极目标,这正是他们要创建的眼视光学。几经周折,终于成就了今天的眼视光学科的诞生。

    从缪天荣教授到王光霁、瞿佳,再到吕帆、王勤美,就这样,眼视光学院、医院在一代又一代眼视光人的艰苦奋斗中逐渐发展壮大。

    “我们用文化和精神来增添眼视光的厚度” 

    眼视光在发展过程中,创下了许多“第一”:在我国高校中第一个成立培养眼视光学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眼视光系;世界上第一个将眼科和视光学结合的学科;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眼视光学研究室;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眼视光医院……面对成绩固然值得欣喜,但“眼视光人”们并未感到松懈,反而更有危机意识。

    黄小明老师从毕业起就留在眼视光,已工作多年的他认为,眼视光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更注重去加深眼视光的文化和精神厚度。

    在眼视光工作十余年的张宗端老师说,“理念育人”、“团结协作”等也是几十年来眼视光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应该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

    俞阿勇老师说:“世上最难办的事情之一就是把自己的理念放到别人的脑袋里,而我们通过不断努力,把眼科和视光学结合的独特理念已经推广给了全世界。这正是我们始终坚持‘理念育人’的成功例证。”

    “背靠大树,我们应该更茁壮地成长”

    年轻的厉以宇来到眼视光工作才刚满四年,他是新一代眼视光人的一员。他说,眼视光像是一棵大树,高大而坚韧,给人以很强的安全感。人们常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而在眼视光的这几年却让他深深感受到,“背靠大树,我们应该更茁壮地成长”。前辈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有了眼视光今天的成绩,而目前眼视光也面临着“二次创业”的历史挑战,新一代的眼视光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执着拼搏的眼视光传统精神,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勤勉敬业、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推动眼视光事业再上新台阶。

    整场讨论会紧紧围绕眼视光精神展开,通过讨论,几代眼视光人都从中获得了新的领悟,精神虽然无形,却是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眼视光精神应当成为推动眼视光不断发展的源动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缪天荣教授和他的第一届研究生


    视光学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眼视光学院与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签约合作


    眼视光团队合影


    201011月,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开业


    明眸工程获中华慈善奖


    201251,眼视光学院、医院修订的新版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正式启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