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浙江在线 钱江晚报:浙江获30项全国科技奖 医疗界最牛浙大获奖最多
  • 作者:林丹 张咪佳    通讯员单位:浙江在线 钱江晚报   编辑:龚羚艳   字数:   浏览:3583
  • 2月15日讯 2011年度国家科技大奖评选,我省30项获奖的项目,有12项和大家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农业、医卫和环保等项目。

    其中,我省为主完成的有5项,分别是中国水稻所的“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及应用”;浙江大学完成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生物学特征研究及化疗新方案的创建和推广应用”、“卵巢癌进展机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完成的“微创脊柱外科新术式的设计与临床应用”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完成的“从毒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方案构建与应用”。

    浙江省医疗界,获奖项目最多,在今年的科技大奖中,独占鳌头。

    浙江大学依然与此前几年一样,成为浙江省获奖的“主力军”。今年,浙大的1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大为主完成的科技成果有4项,获奖数继续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并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血疑》里的病

    今天治会更好

    ●关键词:白血病

    ●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浙大金洁教授和钱文斌教授带领课题组完成

    很多中国人知道血癌,是源于山口百惠的成名作《血疑》。剧中女主角幸子,得的病就是血癌,学术名叫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危险性大,死亡率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领衔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生物学特征研究及化疗新方案的创建和推广应用”课题,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就是针对血癌治疗的。这个方案的创建,从治疗角度,给予血癌病人非常人性化的关怀。

    1999年初,金洁教授和钱文斌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开始着手相关的临床研究,创建了新的治疗方案。

    经过十余年研究,课题组在国内最早系统地创建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危险度分层和预后检测技术。

    这项技术,覆盖浙江、江苏两省的数十家医院,每年有3000余名血癌患者受益。医学界对白血病治疗疗效评价方式,叫做“完全缓解率”,按照这个标准,浙一课题组用新方案治疗所得到的缓解率达到83%,远高于国际标准方案的57.3%。

    在脊柱上

    做手术“微雕”

    ●关键词:脊柱

    ●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温州医学院池永龙教授领衔完成

    电脑前坐久了,是不是脊柱会不舒服?不舒服久了,会不会就得病了?

    但这个位置神经密布,稍不留神,就可能损伤人体中枢。然而,脊柱疾病又是骨科常见病,以颈椎病、腰椎病发病率最高,二者的发病率在成人中达到60%~70%。

    温州医学院池永龙教授领衔的科研项目“微创脊柱外科新术式”,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就是要在脊柱上做“微雕”。40多岁的陈先生,就是手术受益者之一。因外伤引起颈椎疾病,后期导致颈部疼痛,而且双手、双脚无法活动。池永龙教授确诊他为颈一二陈旧性骨折脱位。

    颈一二骨折手术是脊椎手术中难度较大的手术,一度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禁区,如果手术不成功可能导致全身瘫痪甚至死亡。

    池永龙在病人颈椎上打了两个小孔,耗时3小时为他进行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出血仅20毫升左右。而且,患者只需戴颈围保护颈部,10天左右就可下床活动。

    让红斑狼疮病人

    每天少吃药

    ●关键词:红斑狼疮

    ●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带领团队完成

    一颗药,5毫克,看起来很不起眼。

    可是,对需要常年依靠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的大多红斑狼疮病人来说,每天减少这一颗小小药丸的背后,却是大量副作用的减少,甚至,劳动能力的恢复。

    昨天,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带领的浙江省新华医院风湿科团队,捧回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毒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方案构建与应用》就有这样的价值。

    从1993年开始,范永升在查阅了大量古代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从中医的角度来发掘红斑狼疮的奥秘:热毒、血瘀、阴亏(肾),而且这三种情况往往同时出现。

    他说,六成以上病人从中医角度看,都是这样,解毒祛瘀滋肾法可以作为红斑狼疮的基本中医方法,并带领团队开展了近20余年的潜心研究。

    一年2000多人次的门诊病人,一连看了十多年。范永升最终琢磨出了9~12味药品组成的“基本方”:几乎所有的红斑狼疮病人,在这样的“基本方”基础上,加加减减,就能获得自己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范永升的病人中,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增长6~10%个百分点的治疗效果;和不吃中药的病人比,服用中药的病人,可以至少每天少服一颗、5毫克左右的强激素。对于这些天天需要靠药物维持的病人,这个量,累积起来,是一个可观的数据。

    给水立方

    穿上“水泡衣”

    ●关键词:水立方

    ●2011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浙大董石麟院士带领团队完成

    今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科研项目中,浙江大学董石麟院士,带领建工学院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拿出的研究成果,最为人熟悉,它就是北京奥体中心的“水立方”。

    当初,国家游泳中心怎么会选定这样一个梦幻的蓝色方盒子?

    浙大团队的教授讲了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的,水立方边上的鸟巢,长得非常夸张,所以大家希望水立方能够看上去稍微稳重、安静一点,所以就有设计者提出,要造个方块,比较低调。

    但是就一大坨固体方块,未免又太死板了,所以设计者想到,要在方块的外形上做文章,给它“穿”件轻盈又不失高雅的外套。

    参与水立方设计、建设的大师们就想到,这件10万㎡的大外衣,应该由3600多个“水泡”组成,有点像包装易碎用品时,会用到的那种带泡的膜,看去很Q(有弹性),有去摁摁的冲动。

    让一个冷冰冰的建筑物,“穿”上这样一件潮衣,关键在于刚架结构。

    全世界都没有造水泡建筑的经验,浙大团队承担了这个称为“新型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的科研攻关任务设计。这个结构的核心,是一个空心球结点,和它连着的4根钢管。

    这个研究,牛的地方就在于:它既能默默地撑住各种不规则的水泡,满足它对外使劲展示英姿的需要;又能保证水立方整体结构的性能不出问题;还能为国家节省钢材。

    浙江超级稻

    解决产量问题

    ●关键词:超级水稻

    ●2011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全国超级稻首席执行专家程式华带领完成

    一亩土地能产多少稻米?

    2006年,浙江嵊州,创造的最高纪录是865公斤/亩。浙江“十一五”期间,稻米平均亩产是460公斤。

    嵊州这种神奇稻米,有个名字叫超级杂交稻。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全国超级稻首席执行专家程式华和他的同事们,凭借这一“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2011年种植业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超级水稻有什么特别的?

    程式华说,这事关系到粮食安全。通过超级稻的推广,全国水稻已经连续8年增产。

    “九五”期间,浙江省稻米平均亩产不到400公斤;而到“十一五”,单产提高了60多公斤。

    按照这样计算,如果所有的土地都种上超级水稻,那么,浙江人一年的吃饭问题,超过70%的人可以通过省内种植解决。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