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距杭州490公里的庆元县,一座300多“岁”的木拱廊桥——后坑桥,迎来了一批年轻的客人,由30多位浙江大学学生组成的暑期实践团,作为本报联合省内高校启动的生态文明暑期实践的小分队,已经兵分七路深入庆元乡村,拉开了生态文明暑期实践活动的帷幕。
在本报联合省内高校启动生态文明暑期实践活动短短一周时间里,已有多支这样的小分队在乡间行走,用青春的眼睛观察和记录着“生态文明”。
这支“保护廊桥”暑期实践团将在接下去的10天里考察22座廊桥,完成典型廊桥建筑的测绘、人物访谈、 影像记录等“作业”,挖掘廊桥的建筑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用文字和图像记录廊桥与交通、生态、民俗民风的关联和故事。参与此次暑期实践的学生都配备了建筑测绘工具,七路人马分头寻找和记录浙南山村的文化宝藏。
暑期实践活动启动后,浙大通过校园BBS向全校同学招募成员,吸引了各年级和专业的同学报名。关鹏今年法语专业大四毕业,9月就要去法国深造,可他舍不得错过这个活动:“这是一次很有趣的探索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寻访和记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文化价值。”队伍里还有建筑大五和旅游系的硕士研究生。除了年级“混编”,队员的专业更是五花八门,有建筑、人文、德语、电气、博物馆学等。
另一支队伍——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文明暑期实践小分队,已到了乐清西门岛。
西门岛上有着我国最北的一片红树林,红树林生态效益高,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由于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种种原因,昔日面积可达150亩的西门岛海洋森林红树林,现已仅剩西北一隅约3亩。
这支“和谐海岛、绿色海洋”暑期实践小分队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种植红树林活动,并对西门岛红树林底栖物种数量和种类进行调查,实践队队员将下到滩涂里去收集红树林成熟后脱离母树的轴胚,并把它们种植到原有红树林的外围区域以扩大红树林的面积。
在这几天的暑期实践过程中,小分队成员发现滩涂上到处都是垃圾,充斥着难闻的气味。于是,这些大学生们还开始充当起了义务清洁员,自发捡起滩涂上的垃圾,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