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新疆,骄阳似火,位于石河子市红花种质资源示范基地,花开正艳。红花可作中药,活血化瘀,新疆盛产。如今因为温州医科大学团队的到来,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生长因子之花”。
“长期来,我们从生物中提炼生长因子制药,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致力于降低用药成本,实现普惠医疗,早早将研究转向了植物基因。”在7月21日至22日,石河子召开的红花发展高峰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医大校长李校堃揭开“生长因子之花”的神秘面纱。
李校堃院士在石河子市红花种质资源示范基地给学生讲解红花生长因子研究。通讯员 高拓
2008年的温医大药学院实验室,常常灯火通明,李校堃团队因为这朵“小红花”欢呼雀跃。团队将生长因子与红花的油体蛋白融合,转入红花中培植,惊喜发现提取出来的生长因子,不仅表达良好,还出现双重功效。
红花可作为中药材。记者 王艳琼 摄
科技之花开始“生长”。围绕红花油体反应器表达蛋白药物、红花优质高产种源选育和红花药品、食品、护肤品等相关产品,李校堃团队开展系列研究,致力让带有生长因子的红花引育试种。“红花适合温和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国内在新疆、云南、四川、河南和甘肃等地广为栽培,过去我们在实验室模拟试种,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李校堃的学生刘敏在其影响下,从温医大来到新疆石河子,全职开展红花生长因子研究,推动两地合作,加速红花项目走出实验室。
红花产业研究院分院授牌仪式。通讯员 高拓
东西部协作之花由此“绽放”。李校堃院士介绍,温医大1998年起就参与援疆计划,厚植教育医疗服务边疆的使命,红花项目背后富有家国情怀。2023年起,温医大与石河子大学建立友好合作,陆续输送教育、科技、人才支持,双方联合成立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红花产业研究院,目前形成了李校堃院士领衔、8名国家级人才为核心,共计67人的研究团队。
“石河子红花种质资源示范基地40多亩地将成为我们的试验田。”李校堃的学生魏健教授也因此来到了新疆,参与红花产业研究院建设,搭建红花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等,将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他介绍,目前团队红花产品已获得5个化妆品备案批号、3款大健康产品,成功申请并获得红花相关知识产权12个,撰写完成了《红花学》专著等,团队将打造集研发创新、中试基地和产业孵化为一体的“中国红花谷”。
李校堃学生魏健(中)担任红花产业研究院院长,给学生们授课。记者 王艳琼 摄
虽然新疆广泛种植红花,但其面临未标准化、未被列入“药食同源”目录等问题。“我们对红花的认知有待深入,它的花丝、茎、杆都是宝,极具科研价值。”李校堃院士认为,红花生长因子在石河子得以成功育种,迈出了红花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坚实一步,团队希望通过科技赋能西部资源,彻底改变红花的“命运”,让一朵小红花衍生出大科学、大产业、大市场,乃至推动边疆红花科研产业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真正开出富民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