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浙江教育报:以“三个坚持”奋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 作者:吕一军    通讯员单位: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新闻中心   编辑:柳小丽   字数:1630   浏览:1982
  • 温州医科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发挥特色优势,塑造发展动能,为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增强育人厚度

    一是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力推进思想理论建设计划、师生点灯引路计划、意识形态阵地守土计划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搭建多维度育人平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二是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找准学校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结合点,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创新行动”,深化全科医学、预防医学等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强化“新医科”“基础学科”“医学+X”复合型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深化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改革,健全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三是坚持不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评价标准和教书育人第一学术职责,通过打造“师德师风教育月”品牌活动等举措,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加大“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典型选树宣传力度,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二、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提升办学高度

    一是推进学科筑峰扬优。优化学科布局,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完善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体系,持续彰显临床医学、药学等学科高峰优势,深入挖掘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儿科学等学科领域集群优势,构建“大临床”“大药学”的学科一体化发展体系,支持医学相关学科协同发展,形成优势叠加、增峰造原、和谐共生的良好学科生态。二是深化学科交叉融合。破除院系与学科壁垒,以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促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工学、理学、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学科建设项目和平台为牵引,组建跨学科研究中心,推动学科群建设。深入挖掘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资源潜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三是强化学科赋能创新。坚持把学校学科资源优势与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促进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创新。聚焦国家及省域重大科技攻关需求,以临床问题为科研驱动,争取获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力争获得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奖项的新突破。

    三、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己任,拓展办学广度

    一是在守护人民健康中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对高质量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生力军作用,构建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构筑山海协作共同体,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大力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提高医疗服务和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二是在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中打造科创高地。主动融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省市创新格局,深化海西医学联盟、地方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联盟等内涵建设。创新校地协同机制,发挥与政府共建的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瓯江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打造“政产学研医”一体的创新生态,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助推地方转型发展。三是在中外交流互鉴中提升文化自信。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积极贡献力量。不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交流,深化孔子学院、丝路学院、华佗学院建设,发挥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作用,积极传播中医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整合提升“医带医路”“布基纳法索光明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员健康计划”等国际医疗公益项目及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交流品牌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