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一场器官捐献事迹分享在温州医科大学报告厅再次精彩呈现。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如生死议题沙龙、生命接力素拓赛、“一个人的球队”巡回宣传、捐献故事会等在校内外轮番开展,温州医科大学本硕博学生凝聚合力,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打造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公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个人的球队”在微电影《摆渡》首发仪式上演出
共话生死议题
关于死亡的非正式会谈
在人生的长河中,生与死像是一对默契的舞伴,共同演绎出一曲充满变幻与无常的舞蹈,“生”常常是充满希望与欣喜的,而“死”往往是充满恐惧和避讳的。在博士生柴梦宇、周丽琴等同学的策划下,首场“共赴生命之约”活动从关于死亡的非正式会谈开启。
在会谈正式开始前,所有参与者一同参观了温医大人体科学馆,从更加客观的角度认识人体,认识死亡。
会谈中,主持人提出了“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真正认识到死亡?”“你害怕死亡吗?”“如果这是你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天,你想怎么过?”等议题。
所有参与者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观点,有人说第一次直面死亡是自己养的小鸭子去世了;有人说死亡依然可怕,面对亲人的死亡让自己伤心,面对患者的死亡让自己无奈,而现在面对实验细胞的死亡让自己焦虑;还有人说自己已经成为造干捐献志愿者,如果今天是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天,他希望用有用的器官挽救其他人的生命。
时而严肃时而轻松的氛围让死亡这个词不再是不能公开讨论的禁区。最后,生命沙龙在每位参与者为自己撰写一份悼词的过程中落下帷幕。
参与者诵读为自己的悼词
让生命之光党支部书记陈钧意想不到的是,参与者非常活跃。“晚上发了小红书宣传,第二天早上一看,瞬间就报满了,仅周边大学就有30多位加入,还有高中生和就业青年报名。”
三场主题会谈汇聚了约100名不同学校,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参与者,通过此次会谈填补了青年成长过程中死亡教育的空缺。未来活动还将持续推出,普及新的生命观,引导青年更加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共同倡导生命接力。
参与者在会前参观温州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
共听生命接力故事
让做出奉献的人被记住
什么是“脑死亡”,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器官捐献,在遇到这样的病人时,又当如何和家属开这个口?郑友文主任告诉医学生,器官捐献是救人性命的伟大事业,捐献协调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让家属认识到死亡,一步一步“脱敏治疗”,最后接受这个事情。
郑主任在病房门口贴上器官捐献的海报,虽然劝导时屡遭质疑和白眼,甚至遭受不理解者的辱骂,但他不退缩,不畏难,用真心去关爱,用耐心去坚持。
郑友文作为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他成功劝导18例器官捐献,获评“最美温州人?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浙江省红十字奉献服务奖”。作为99届温医校友,郑友文主任被生命之光党支部和器官捐献宣传公益中心聘请为“生命教育导师”,跟同学们分享了每一位捐献者的故事,同时指导志愿者慰问器官捐献家庭。12月中旬,生命之光志愿者经过调查评定,联合温州市慈善总会向23个困难捐献家庭共发放10万元暖冬补助金,让做出奉献的人感受到“被记住被关爱”。
周末走进校园开展三献宣传还有被称为“生命摆渡者”的器官捐献协调员。金玉如是浙江瑞安目前唯一一位人体器官捐赠协调员,她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生者寻找希望,为逝者延续生命的价值”。与志愿者一起宣传器官捐献乐在其中,11月周末的一场校园宣传中就有70多位大学生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生命之光聘请郑友文主任为“生命教育导师”
共许生命之约
素拓赛中体验生命接力
在器官捐献宣传季,生命之光公益中心联合学校团委开展了生命接力素拓赛,温州医科大学50多个新生班团积极报名参加。
活动作为新生班团的生命教育第一课,以团队为单位,通过打卡积分的方式进行。比赛包含四个环节:生命救援、生命连线、生命鼓点、生命科普。生命鼓点象征着跳动的心脏,同学们需要不断地协调和旋转维持着它的活力;生命救援象征着器官转运的绿色通道,畅通快速是必要的条件;生命连线则是等待器官的患者的一丝希望。
同学们在兼具团队互动、体育运动、知识学习的新型户外活动中,凝聚团队友谊、感悟医学人文情怀,发扬红十字救护精神。
生命接力素拓赛还以爱心运动会的形式走进温州商学院,爱心加油站成为运动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生命鼓点
生命救援
此次“生命接力”活动累计452名学生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受宣传人数近万人。
23级临床三班班长、团支书在参加完这一系列活动后,不仅带动所有班级参与成员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还主动向因故未能到场的班级同学进行宣传。
每一位签署的同学又成为了器官捐献的小小宣传员,将爱的接力传递向更多的家人、朋友,提升了公众对器官捐献等红十字公益内容的知晓度、接受度、意愿度。
23级临床三班全员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合照
聚合本硕博青年公益力量,助力生命教育和器官捐献宣传更有成效,公益温小医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