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到:“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西部地区正是需要青年一代发挥才干的时候,“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了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坚定的选择。
2018年临近本科毕业之际,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子周文鸿坚定选择奔赴西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担时代使命,怀揣热爱投身西藏,在最美的年华,绽放青春光彩,在基层岗位上发散光热,收获着属于她的成长与感动!
周文鸿,女,汉族,1996年3月出生于浙江平阳后仓村,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本科。2018年7月参加西部专招计划,服务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四年里参与了“川藏青光明行”活动,开展白内障免费诊治工作,令超万民藏民接受科普宣教,检查超千余例;期间还多次参与一线疫情护理工作;并促成温州医科大学西部就业基地建立。被评为2018年浙江省优秀毕业生、2019年浙江省基层大学生典型人物。
“山水空灵的高原,心境淡然的港湾。在珠峰下的那曲市,她身着白大褂,于医院开展护理工作。四年服务,受益一生,持高负责态度,怀不苟精神。万山之巅,万水之源,是神圣净土,也是周文鸿的第二故乡。”
怀揣信念,追梦赤诚
小时候,周文鸿常听舅舅在西藏服兵役的生活,栩栩如生的描述,使她对西藏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直到高考结束后,她跟着一个骑行团,开始了她和西藏的第一次接触。在一个多月的骑行途中,西藏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浓厚的民族特色,为她一直以来的好奇心勾勒出了轮廓。但是看西藏的医疗水平,使得她对西藏的好奇中,多了一抹忧虑。西藏医疗水平的滞后,较差的个人卫生条件让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这里做点什么。她毅然选择了护理学专业,在校期间,她受国家助学金和学校资助顺利完成本科期间学业,切实感受到了党和国家资助政策的温暖。在大学毕业之际,出于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她坚定地选择了参加西部工作,想要为国家的西部建设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做出这样选择的周文鸿,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情怀和担当。带着心中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热情,她抵达了心中的方向——西藏。
四年援藏路,一生西藏情
“我们医院位于海拔4500米的藏北雪域高原,是海拔最高的现代化医疗中心,担负着藏北50多万农牧民群众的健康。”初到西藏,因为高原反应,周文鸿整夜失眠头痛,再加上极大的藏语沟通难度,临床工作难以开展。对于工作、生理多方面的不适应,她很挫败,发现一切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完成。幸运的是,藏民的淳朴真诚让她重新燃起斗志—努力克服高原反应,用最笨的“谐音法”学习藏语……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她顺利适应了那曲的工作和生活。在那曲的五年里她积极参加了 “川藏青光明行”活动,开展了300余例免费白内障手术,为藏民们带去光明。她还积极参与那曲市人民医院的建设工作,促成了温州医科大学西部就业基地的建立,获得了那曲市人民医院“2020年度最美护士”称号。
藏区医护工作相比于见习、实习,多了些挑战、未知与难度。一次周文鸿刚下早班,遇到一个二度喉梗阻的小儿患者,因病情突然恶化,患儿面色苍白,发展到三度梗阻,还伴有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在场医护工作者立马展开抢救,但因患儿肥胖,值班护士多次未完成扎针工作,大家的心都揪了起来,这时,周文鸿主动接过留置针,当握住留置针的那一刻,她深深意识到自己手中不只是自己朝夕相伴的医疗用物,还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凭借着扎实的基础操作和沉着冷静的心,她成功将留置针送入患儿静脉内,最终在整个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将患儿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出院的时候小孩爸爸专门给周文鸿送了哈达,并且送上“扎西德勒”的祝福。小孩高原红的脸蛋洋溢着笑容,让周文鸿觉得“虽然做的是护理工作中最平凡的事,但也有非凡的意义”。
使命仍在,未来明亮
“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她秉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那曲生活的4年时间里,发自内心的使命感一直在影响她。于她来说,那曲就是她的第二故乡,5年服务期即将结束,她选择继续留在那曲,耐住思家之念,克服医疗水平落后带来的不便,吃苦耐劳,积极投身建设健康那曲,为那曲医疗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作为一名西部工作者,更是一名新时代中国青年,周文鸿由内而外地散发着敢闯敢拼的志愿精神。“二十岁值得所有破坏和重来,我做了所有我想做的事情,我去了西藏不会后悔,即使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西藏。”
不断尝试,不断挑战,战胜前一刻的自己才能看到新的世界。人生旅途终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路上的风景、遇见的人以及永远比前一刻更优秀的自己。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