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科技金融时报:温医大这项研究在救治新冠患者中立新功
  • 已在国内三十六家医院推广应用
  • 作者:通讯员 吴旭聪 本报记者 徐慧敏    通讯员单位:新闻中心 科学技术处   编辑:黎亚茹 高拓   字数:881   浏览:2411
  • 近日,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潘景业教授团队项目成果“脓毒症的细菌耐药检测和干细胞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新技术研发”获2019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脓毒症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机体产生的过度炎症反应引发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据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发病率约5‰,死亡率高达25%。研究显示,脓毒症73%为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主要细菌约占50%。

    潘景业团队长期致力于脓毒症治疗研究,为找到突破点,经历多年艰苦攻关,揭示、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救治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的新机制,逐渐形成抑制微血栓,改善微循环,恢复器官功能的灌流活化微循环救治理论体系,从而降低脓毒症的死亡率。据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三十六家医院得到推广应用。”

    “我们团队研究发现了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新位点,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质粒播散机制及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合成的潜在基因靶标,并进一步阐明细菌耐药,播散机制及临床意义,为快速精准诊断,快速精准隔离,快速精准抗感染,提供了有力依据,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还进一步揭示和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救治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的新机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PAR1和TLR2,4/NF-κB两条重要信号通路调控脓毒症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进而改善脓毒症器官功能的新机制,并逐渐形成抑制微血栓,改善微循环,恢复器官功能的灌流活化微循环救治理论体系,降低脓毒症的死亡率。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始,潘景业教授和温医大附一院医务工作者一道奋战一线,进驻重症隔离病房最前线,运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脓毒症引发微循环障碍的关键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和呼吸循环的动力阻力张力压力等危重生命力学变化规律和灌流活化微循环生命救治理论,尤其灌流活化微循环救治理论在温州市危重新冠肺炎救治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验证,成功率达99.8%,远高于国内外平均水平。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