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中,很多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因长期、反复使用防护设备而导致面部出现压力性破溃、压疮、过敏性皮炎、汗疹等“天使印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想到了自己长期研究的生长因子,他带领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联合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温州曙光医院等单位设立“肤生”慈善公益项目-预防医用防护装备损伤爱心包计划。团队共送出肤生爱心包1516个。并在两天时间就筹集了50万元善款用于抚平天使印记。
2020年5月18日,由李校长带领温医大药学院联合温州市慈善总会、温州都市报、温州曙光医院等单位联合启动了“肤生工程”公益救助项目,他们立足温州,面向全国,开展精准健康帮扶。项目旨在帮助贫困人群解决慢性难愈性创面痛苦,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达到精准医疗扶贫效果。
李校堃30年来致力于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药物的基础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发成功多种促组织损伤与再生修复新药,他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细胞生长因子”基础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开发为临床药物的国家。他说:“我的梦想,是在温州把中国的“生长因子”研究做到全世界最好,并一直保持领先。”他叫李校堃,是我们温州医科大学校长,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肤生工程”项目启动后,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580志愿者服务社贾丽程作为志愿者中的一员,见证了首位公益救助藏族患者—那曲市嘉黎县的强曲旺姆女士被援助的事迹。
那曲被称为西藏最苦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而嘉黎县位于其东南部,自然环境恶劣。强曲旺姆女士下肢溃烂3年,行走受阻,丧失了劳动力,这对她的家庭无疑雪上加霜,生活苦不堪言。
“在嘉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格桑平措医生的陪同下,强曲那姆来温后在曙光医院接受了溃疡创面和静脉曲张手术,用上了李校堃院士的生长因子药物。经过精心治疗,创面愈合良好。强曲旺姆出院后,西藏那曲嘉黎县人民政府将一面锦旗送到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贾丽程说。
8月初,李校长与团队成员前往西藏那曲市嘉黎县给当地送上了医疗大礼,此举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充分体现了藏汉一家亲。
李校长说,他这一辈子,就盯牢一件事,哪怕在遭受别人质疑、否定时,都坚持做下去。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正是对“钉子精神”最好的诠释。
“钉子精神”不仅适用于科学家、企业家,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我们都能把平凡志愿者工作也做深、做精、做透,也终将收获人生的价值。
1992年,李校长师从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林剑教授,开启了“生长因子”研究的征程,也就是在这一年,一场意外,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把这条路走下去。
有一天深夜,他从广州图书馆骑着自行车回寝室,不小心骑到沟里去了,沟里有很多锋利的石头,当时,他的半边脸多处挫伤,鼻梁、颧骨等5处穿透伤。送到医院后,初步估算需要缝合30多针。
他突然想到,既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修复创面,是不是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可是,当时学界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尚未进行过临床试验。但晚上实在睡不着,于是就起来决定试一试。第一次只喷了一点,因为害怕,没有再喷。结果躺在床上还是睡不着,于是,他拿起喷雾剂,横下一条心,往伤口上又喷了很多。
没想到喷了一会儿后,伤口就不大疼了,第二天就结痂了。第二个星期结痂脱落,再过一周后伤口痊愈,也没有留下明显的疤痕。
正是这几次“以身试药”的经历,让他觉得“生长因子”太神奇了,从而坚定了他加速研制新药的决心。
他说:“每次看到病人使用我们研发的一类新药痊愈后,我和团队成员都高兴得不得了。科学研究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快乐,团队成员之间也建立了兄弟般的感情。因此,我们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只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到极致。人一旦有了激情和梦想,就不会觉得累。”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