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浙江教育报: 陈永平:白了头的“拼命三郎”
  • 作者:舒玲玲 邵焕荣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黄佳丽   字数:1370   浏览:6309
  • 半个月前,温州地区新冠肺炎住院病例正式“清零”,可陈永平却没有因此闲下来。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他刚刚忙完一天的工作,正准备连夜赶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参加病例讨论会。

    60岁的陈永平是温医大附属一院的感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在应对烈性传染病防控和危重症病人救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17年前非典疫情暴发期间,他就是省、市专家鉴定小组核心成员,频繁地奔走于各地区的感染病房,整整两个多月都没回过家。

    这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陈永平再次请缨上阵,勇挑重担,承担医院及温州地区病患的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58天时间几乎天天连轴转,他坦言:“这是一场硬仗,必须争分夺秒。”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首位疑似病人一入院,陈永平就迅速穿好防护服,第一时间冲了进去。彼时,温医大附属一院感染科只有一间隔离病房。考虑到可能暴发的疫情,以及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在他的建议下,医院迅速行动,仅用3天时间就将整栋感染大楼改造成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的病区,可提供80多个床位。此举有效地避免了床位紧张问题,也为之后隔离疑似病人、收治确诊病人、抢救重危病人提供了保障。

    由于经验丰富、思路清晰,他被要求主要从事会诊工作,经常进病房清洁区隔着屏幕指挥,这名老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医院一天两次会诊,重病人随时会诊,还要见缝插针地到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及乐清等地参加会诊……短短10余天,他就给病人会诊了百余次。有时深夜,他还会接到各地请求指导救治的电话。陈永平告诉记者,只能迷迷糊糊地睡着,有时会突然惊醒,生怕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电话。

    在同事们眼中,陈永平就是一个白了头的“拼命三郎”。每天早上6点起床,工作到次日凌晨,对他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由于连日的奔波,且睡眠不足、三餐不定,陈永平经常腰疼腿胀,连站也站不住。但他坦言,每次看到被抢救回来的危重病人向自己挥手道谢时,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陈永平还肩负着防治院内感染的重责。疫情暴发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那就是坚决做到“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脱卸防护服是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最高的一项流程。为此,他坚持在感染大楼实地指挥,查缺补漏,还专门安排人员一旁监督,严格要求所有医护人员按照相关规范脱卸防护服。整个疫情期间,温医大附属一院都没有出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

    由于从武汉返回的人比较多,乐清成了温州疫情防控的重地。1月27日,作为市疫情防控指挥的核心专家,陈永平抵达乐清。为应对可能暴发的疫情,当地规划了多个定点医院收治疑似病人。“医疗资源越紧张,就越要攥紧拳头。”陈永平建议改造收治病房,实行集中隔离、集中治疗。很快,这些建议收到了成效,乐清的疫情防控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

    忙碌之余,陈永平还带领团队参与了由李兰娟院士牵头的浙江省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体系的研究项目。通过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团队为温州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如今,温州的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可采访中,陈永平却总是跟记者念叨“还没到休息的时候”“时间不够用”等。妻子这样形容他:“像上紧了发条一样,一直在会议室、实验室、病区、诊室之间来回奔波,很少有停歇。”

    网页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