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人物
温医人物
  •  陈必成:我只是想做好一名老师
  • 作者:吴卓琪/文 干蕾/摄   来源:第一临床医学院   编辑:吴旻月   浏览:25966
  • 他是忙碌在实验室里的研究者,是心怀仁爱的医务工作者,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陈必成,肩膀上同时承担着临床实验室工作与育人的使命,“教师”对于他来说,是身体力行的一份热爱。

    正能量满满的老师

    “陈老师人怎么样啊?”

    她说:“工作认真负责,第一眼看过去以为很严肃,相处久了觉得他很幽默。”他说:“严谨、体贴、鼓励人。”

    陈必成的学生在提到他时,都满怀感激。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张阳第一次尝试写英语论文时,尚难以良好地表述专业术语,掌握写作方式。提交文章当晚,陈必成便来电话指出了多处修改意见,挂了电话没两分钟,又打电话来告诉他写英语文章刚开始是很困难的,鼓励他继续加油。“陈老师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王张阳说。

    陈必成一直把学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他在指导学生报省青苗计划时,忙于组织学生一次次地修改,连轴转的工作让他屡屡错过吃饭时间。有学生因为压力大、经常发说说吐槽,陈必成看到后立刻打电话来询问、开导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管理有限的时间、缓解压力。有同学因病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向陈必成请假,他非常关心,主动帮忙预约到最好的医生……点点滴滴的温暖,汇聚成大爱。

    这是一个相互成长的过程

    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时,陈必成非常注重和同学们的交流。他笑着说:“现在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高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一大挑战。在带领同学们做科研的交互过程中,我和学生们都能得到成长。”

    陈老师不断强调大学生做科研要有团队精神:“团队对某种疾病、某个项目持续跟进,会推动大家不断去学习,在不断的交流讨论中,交互式地增加知识,同时带动后来的同学。”学生在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候,陈老师会让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讨论、阅读文献、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和成长。

    “我经常会思考,哪些科研项目适合大学生去做?这个项目适合三年级本科生去做吗?如何让学生在本科期间做好科研培训?”陈必成更愿意让学生结合课程进度来进行科研活动,而不是一味让学生提前接触全新领域,“比如说大二有生化课程,我就把关于DNA、RNA的实验多分配给大二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更能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

    说到如何选择做科研的学生时,他说:“有热情就可以。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一样,态度不一样,IQ、EQ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他最适合做的方面。科研是个长期的过程,我更关注学生是否能长期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田忌赛马 胜在统筹

    陈必成平时很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支配。“经常有些科协的任务在时间上与学生常规的复习考试时间相冲突,比如新苗计划、大学生国家创新计划等,我就配合学生的时间来指导他们,还召集其他医生一起参与,特长互补,提高效率。当然,我不会让学生因为写标书而耽误考试的。”

    陈必成严格要求自己、并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批判的方法去学习,同时具备阅读大量国际期刊文献和独立做科学研究的能力。教科书在不断改版,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而医生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因此,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要学会用批判的态度看文献和思考问题,更深入地掌握医学知识。时间终交给了他一封厚厚的回信。他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开展“同时检测人CMV和BK病毒DNA的引物序列及定量检测试剂盒”等7项测试新技术,并已进行发明专利申请;参与发表SCI文章50多篇;是医院的先进工作者。最近,他指导学生设计的课题刚获得了一个国家级立项。

    陈必成说:“我觉得‘好老师’这个称号包含了太多,不仅仅是知识方面,还有个人的品德修养等等。我实在还未达到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我只是想做好一名老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