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人物
温医人物
  •  亦师亦友亦父——记校级“优秀班主任”孙来芳
  • 作者:金佳乐   来源:附属第二医院   编辑:姜小玲   浏览:23378
  • 与孙来芳对话,明显感觉到他的语速很快,目光如炬眼神清澈,不像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社会人”。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近了他——我校第二临床学院危重病医学教学的领头人之一、急诊室教研室副主任、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孙来芳。

    1997年毕业的孙来芳在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穿上了白大褂,生死线上是他最常出现的地方,一袭素静白衣因他的步履匆匆显出了战袍的气势。尽管工作繁忙,但是2010年,在得知学校在全院范围内选配班主任后,作为临床医生的孙来芳主任立即主动报名参加。从准备材料,到投递简历,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经过层层的选拔后如愿地成为了温州医学院(现名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0级五班班主任。而这个看似有点“傻”的决定出发点也很简单,医学生最缺的就是临床经验,而有着多年急救经验的孙来芳主任,正好可以利用“老师”这个身份倾囊以授,让学生们将来进入医疗这个特殊行业后,能早日学以致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一个班级,孙老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每周总要抽出时间参加班会活动,了解学生情况。短短两年后,作为老师的孙来芳,便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说到这里,孙来芳眼中有一份自豪,脚踏实地一心付出的人,面对收获,才能有这样的眼神,有这样的自信……

    “医术不是第一位,医德才是第一位。”迎接新生的第一堂班会上,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青春的脸,孙来芳老师跟他的学生们分享的不是他一桩桩救人于生死的“壮举”,而是他多年临床实践的心得。

    从大一开始,孙老师便要求班委建立每周开班会的制度,倡导学生自我管理。有时候在班会课上,类似医护人员遇袭等负面新闻带给学生们不良情绪的时候,看着学生们彷徨困惑的脸,作为一名也经历过类似事件的孙来芳主任,此时却把自己经受委屈甚至受伤后的心路历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确,在工作中会碰到病人误会甚至伤害自己的时候,但更多是那些因得到自己的诊治而救治成功的患者,他们心存感恩,一面面锦旗,一声声道谢,便足以让他坚定从医的信念!

    老师告诉学生们:“只要守住了医德,便会赢得患者的尊重。”一次次的班会课,孙老师一次次为学生们抹去困惑,振奋信心。“孙老师从不缺席班会,大概是全院参加班会最多的班主任了吧。”学生们说。

    闲暇之余孙老师还经常安排学生到医院科室实践,使他们有机会见识一名急诊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我们孙老师工作也是蛮拼的!记得有一次,急救车上抬下一个骨盆粉碎性骨折,血肉模糊,心肺衰竭的病人,我们几个学生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都吓坏了,‘马上抢救!’听到孙老师这边厢镇定地指挥着,那边厢已看到他推着担架冲进抢救室的背影。”学生陈坚说道,“一个多小时后,看到孙老师从抢救室出来,瘫坐在椅子上,额头上都是绿豆大的汗滴,隔着沾满鲜血的手套都能感觉到他的手微微发颤,边喘气边不失兴奋地说‘终于活过来了’。当时我们几个学生真的是看着都心疼。”描述这一幕时,活泼的林小小眼中满是崇拜:“经过那一次,我们都特别崇拜我们班主任,他真是一名是生死线上的战士!。”在孙老师看来,提早带领学生熟悉医院,熟悉临床工作现状,能让学生们较早对以后就业做出初步规划,并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成就感和责任感。

    大一第一学期,有几个学生在期中考核时挂科,班会上孙老师提出班委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对于挂科学生的进行帮教,使其改正学习方法和克服不良习惯。在孙老师的“强力”关注下,五班成了院里的“传说”,学霸辈出:大二就有近半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近乎全班通过英语四级,仅2011年就斩获21个奖学金的优异成绩,多次被评为校重点建设班级、校级优秀团支部。

    临床五班是一个活泼的班级,大多成员都是90后,“他们胆子大,敢于挑战新鲜事物,喜欢表现,没受过苦,跟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已经完全不一样啦……”孙老师常常以过来人自居,但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学生们从没把他当局外人。说到课余生活,孙老师的眼中带着一份快乐,明显童心犹在。

    “孙老师,这周末有空吗?”“我们要去爬大罗山啦,跟我们一起去吧!”“孙老师一定要来哦!”“好的,没问题!带上相机,多帮我拍几张帅照!”“鲜花!掌声!”……采访中,孙主任的微信提示声也不得空,学生群里的对话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不管是学生们组织的郊游聚餐还是文体活动,学生们肯定是要拉上孙老师的,只有孙老师在,这份快乐才显得完整!没办法,孙老师总是能用他的幽默和亲善来“俘虏”学生们的心。班主任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件事儿让五班的同学们特别得意,这也让其他班的学生们羡慕不已。

    用孙老师的话来说,“现在的学生都个性鲜明,老的那一套管理方式肯定已经不管用了,与其摆出老师的架子,还不如成为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真正了解他们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来自外地,他们放假回家过年很不容易,有几个同学从温州回家的客运班次一天只有一班,时间还是晚上11点多。那天晚上天气特别冷还下着小雨,孙老师说不放心他们这么晚出门,晚上十点多了还亲自开车来茶山大学城接送他们去双屿客运中心。”说到这里,学生林小小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孙老师对我们真的就像爸爸那样,我们很幸运成为他的‘孩子’。”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孙来芳老师有一个刚上初一的男孩儿,但从接任班主任的那一天起,他就又多了32个“孩子”。学生们说孙老师是全校出名的热心肠班主任,一有空就发微信或在打电话“八卦”他们的生活情况,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久而久之,他们一旦遇到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父母,反而是他们的孙老师。

    “如果要给我们的孙老师打分的话,我给个满分。亦师亦友亦父亲,这么好的班主任真的是找不出第二个了,真的是我们的幸运,”当被问到如何评价班主任孙来芳时,学生林小小迫不及待地说到,还俏皮地为学弟学妹们谋起“福利”来,“弱弱地问一句,孙老师下一届还带吗?”

    对于孩子们的评价,孙老师却有些惭愧:“因为平时医院的临床工作任务也比较重,好多孩子都来自外地,父母都不在身边,能帮我肯定是尽量帮,但是有时候真的是脱不开身,感觉有些对不起他们。”

    “亦师亦友亦父。”孙来芳用他的真心付出换来了学生对一个老师最高的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四年来,孙老师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尽职尽力,乐在其中。

    零距离接触孙来芳后,我终于找到了最终的答案:他,目光如炬,只因内心坚定强大;他,眼神清澈,只因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孙来芳与同学合影(二排左一为孙来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