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校园纵横
校园纵横
  • 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共科研平台揭牌暨临床基础研究交流论坛顺利召开
  • 作者:周维多   供稿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高拓   浏览:1970
  • 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17年正式获批以来,一直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积极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努力解决视觉障碍疾病研究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问题,并推广应用,旨在为促进眼视光学学科发展、提高区域乃至全国视觉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5月11日,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大公共科研平台,即临床基础研究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揭牌。院领导瞿佳、张建、吴文灿、陈浩、周翔天、官仲章、曹敏,全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第一批入驻临床基础研究中心的团队PI及团队成员等到场出席了揭牌仪式。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位于科教楼二楼,占地面积2800m2,包括六大技术平台,分别是: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病理及免疫组化技术平台、流式细胞技术平台、显微成像技术平台、核酸与蛋白分析技术平台和小动物视功能评价技术平台,中心现拥有各类仪器设备近百台。在参观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时,瞿佳教授表示,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是国内首个大型眼科学公共技术平台,希望中心工作人员不忘初心,努力将中心发展成为世界眼科领域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 

    位于医教楼十三楼的临床基础研究中心,占地面积1400m2,包括五大技术平台,分别是: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病理及免疫组化技术平台、显微成像技术平台、核酸与蛋白分析技术平台、眼科药理学平台,中心现拥有各类仪器设备百余台。在临床基础研究中心参观时,周翔天教授表示,此次临床基础研究中心的成功运行离不开眼视光医院对临床科学研究的重视和医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希望该中心成为临床基础研究的一种新模式。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临床医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基础研究,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科学假设,进行科学验证,最终将成果应用到临床中,继而推动眼视光学科的发展。

    当天下午,临床基础研究交流论坛作为临床基础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的后续学术活动顺利召开。院领导吴文灿教授、周翔天教授、陈蔚教授出席论坛,论坛由基础研究中心综合办公室陈绮主任主持,多位本院临床科研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及学术心得,并与参会嘉宾深入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医务处余新平处长分享了他特殊的科研道路——《一位眼科医生的“胡思乱想”》。作为一名斜视专科主刀医生,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多年来,他通过研究斜视患者生存量表和改良斜视手术方式等手段,实现了在临床上用最低代价治疗斜视患者的目标,并最大程度地提升他们的生存质量。王佰亮研究员则带领大家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重读中科大薛天教授Cell力作“Mammalian Near-Infrared Image Vision through Injectable and Self-Powered Retinal Nanoantennae”。通过纳米技术让哺乳动物能够看到红外线,扩大了生物的现有生理功能。侯强副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充分利用临床样本,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circRNA在DR中的研究为例》。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赵晨和颜标教授工作的解读,他提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临床标本开展扎实系统的基础研究,希望临床医生提高对标本的重视度。来自基础研究中心核酸与蛋白分析技术平台的谢彬涛老师带来了题为《高手已在我们身边:以组学技术入手探索并验证可应用于临床的生物标志物及药物靶点-Identification of tear fluid biomarkers in dry eye syndrome using itraq quantitative proteomics》的报告。报告指出,代谢组学是非常好的研究手段,能帮助将临床问题凝练成为科学问题。


    据悉,两大公共科研平台将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以“服务科研,孵化创新”为宗旨,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分子生物学、显微成像、细胞生物学和视觉功能评价等研究提供基础的实验设施,致力于打造具有基础性、共享性和服务性等特点的技术平台。同时,作为校级科研平台的补充和延伸,两大平台将突出体现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研究特色,促进学校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快速提升学校科技核心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