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Media reports
  • 新华网: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咖畅谈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   来源:新华网   编辑:高雪纯 高拓   浏览:4600
  • 10月18日,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召开。刘伟 摄

    10月18日,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召开。刘伟 摄

    观点:以科技硬实力推动后疫情时代发展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我国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指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第一阶段初步胜利。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无论医疗领域还是科学领域,青年工作者都占了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始终奋战在基层单元群防群控、方舱医院建设、患者隔离、重症救治、快速诊断、预测病情、疫苗研发等工作一线,发挥了重要的主力军作用。期间,特别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子高通量测序、抗原抗体优选分离等先进科学技术,为我们预测疾病发展规模和重症发展可能性、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生产、新型药物研发、单克隆抗体制备、五种类型疫苗研发等方面,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类的生存,就是与感染病的斗争历史。科技在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现阶段仍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感染源科学研究战胜疫情。我们要把好国门,发现一个隔离一个,不让疫情继续蔓延,我们国家可以生产、生活、复学,但如果麻痹大意就会出问题。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

    从国际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来看,新冠病毒生存能力强,很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样,成为“常驻病毒”,长期驻扎在人类社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与病毒共存,只有增强智慧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这个冬天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至于太艰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中国之外其他国家当前正面临的难题,对于中国人而言,更多的是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比如老年人的肺炎、青少年的流感等。从防控的角度来说,还是建议大家遵从在疫情期间养成的好习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勤通风等。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前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面对传染病的肆虐,单个技术、单个方法或单个药品的“单打独斗”都将力不从心。应对当前形势,“整合”是关键,不仅要整合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新的医疗体系,在同一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和国家同样需要整合资源,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此外,未来医学势必要以“促进自然力”作为研究方向。

    观点:让量子通信得到更广泛应用

    陆朝阳(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青年科学家代表)

    量子物理学研究,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抽象,但是近年来有两项标志性的成果进入了我们大众视野,引起广泛关注。一是 2016年,我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为未来的量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另一个是在去年,谷歌发布了53个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处理器,量子计算机性能远远超过经典计算机。

    未来,量子通信领域发展的目标是,要构建完整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在国防、政务、金融和能源等领域加以广泛应用,并与经典通信网络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具有国际引领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下一代国家信息安全生态系统。

    观点:物联网助力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

    尹浩(中国科学院院士)

    5G应用是新基建领域的排头兵,在助力工业互联网方面前景广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作为全国首批5G商用的试点城市,温州5G应用走在前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需继续加强5G与相关行业的进一步融合,加快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

    董云庭(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从物联网到工业互联网,在万物互联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中,要着重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数量型增长向高质量方向转变。

    观点:科技创新服务温州发展

    王中林(科思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科学和产业是相互联系的,但两者之间有鸿沟。基础科学的发现要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产业成果的落地要回归祖国的大地上。把科学概念通过研究院的孵化,推广应用到产业实践,从而造福于人民。从0到1是科学要干的事,从1到100是产业孵化和工业应用能做到的事,而这就是未来我们要走的路。

    宋伟宏(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神经精神和老年医学及儿科学首席科学家)

    用脑是预防痴呆症的好方法,大脑是指挥中心,它需要养分,通过深度学习有助于脑细胞的活跃,同时要有一定的社交圈。要保持良好心态,进行适当运动,目前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症有效的预防措施还是运动和智力训练,而手是人类神经感觉最为敏感的部位,神经纤维也最集中。动手后脑循环会发生改变,手的动作形成大脑新的兴奋点,有利于理解、记忆和思考。

    李校堃(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

    形成一个对年轻科学家发展有帮助的氛围,发挥年轻科学家的创造力和活力对我们国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更多人进入到科学的道路上,应该给他们提供跑道、提供资金、提供机会。

    温州如何更好地聚才引才?李校堃认为,除了政府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牵头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机构,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外,各大院校、科研机构也要搭建多类型、多层次引才聚才平台,为世界各地的温州产业提供人力资源,通过推进文化与资本的大融合,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科技人才。

    吴朝晖(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

    温商的未来发展需要联动城市与高校的创新力量,进一步发挥温州和浙大的资源优势和国际影响,共同探索名城名校名企相互滋养、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希望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等社会各界力量,彰显名城名校名企的紧密合作优势,面向世界前沿、国家战略和区域目标开展协同创新,共同谱写温州、温商、浙大等联动发展的传奇故事。

    观点:以需求为导向推进生命健康产业

    吕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医学博士、教授)

    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眼睛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老百姓对视觉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人才培养和医疗服务就要针对需求、解决问题。

    第一就是做好人才的培养,而且在培养的过程中还要进行推广;第二是医疗服务模式,如今人们对眼健康的要求,单单“看见”是远远不够的,要“看得清楚、看得舒适、看得持久”;第三是科学研究,目前人体各个器官包括眼睛,都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这“三部曲”是我们今后一定要做的。

    观点:未来能源领域大有可为

    束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未来能源领域是世界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和各国都需要进一步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加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全方位合作。希望浙江和温州借势发挥资源优势,紧抓国家实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等机遇,实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汤广福(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中国首先应加强灵活电源建设,支撑新能源发展,尤其是鼓励发展天燃气。

    我们国家灵活发电的天燃气只有3.5%,在今后10-2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天燃气发电的灵活电源不增加,我们的转型是转不过去的。此外,还要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增加电网灵活性;增加多种储能综合应用,增强电网调峰能力以及加强信息物理融合,促进源网荷互动。

    在综合能源服务与智能电网技术,还要让家庭能参与进去,家庭能够买清洁电来支持能源转型。

    观点:科技的未来在青年

    林灼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奖者,温州医科大学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导师)

    我认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努力方向,在朝这个方向前进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些小的调整,但要保持大方向一致。在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

    培养一个青年科学家,不单单要给他们带去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各种条件和平台,并解决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科研上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更安心,也更愿意在温州工作、学习和生活。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温州医科大学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04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