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与书记共话育人||牢记使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 作者:苏强   供稿单位:教学发展中心   编辑:卞成德   浏览:2407
  •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6月4日下午,在同心楼举行“大学使命与教师职责”主题教师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吕帆听取了教师代表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就有关问题与教师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吕帆在开场白中指出,大学的使命与教师的职责,决定了学校和教师要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大德”。围绕学校争创“双一流”、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思考大学使命与教师职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检验医学院教师关万春说,育人首先要找准立足点,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以生态环境教育为例,可以通过海洋生物学、通识课程等途径,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深化大学素质教育。例如生物学课程可以结合农耕时代的桑基鱼塘等生态智慧,融入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方针,培养学生政策认同,激发学生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认同相当重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师施红英认为,要让学生爱上专业,喜欢上统计学、预防医学课程,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设计课程,以任务驱动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也可以通过课题申报、学科竞赛、学生座谈等途径,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

    护理学院教师陈军认为,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也很重要。好的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具有触动人心、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作用,对于理念、价值观的形成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可考虑结合在线学习将影视作品作为育人的重要素材,通过PBL、翻转课堂等教学探索,对学生进行触动心灵的教育。

    “师生关系是实现社会化教育的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药学院教师卫涛说,师生关系不只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变“师道尊严”为“良师益友”,从自我做起,端正自己的人品,塑造良好的师德,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

    基础医学院教师袁琳波认为,培育文化自信是人才培养迫切需要重视的。当前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常常是纯粹的知识学习,教育手段还比较单一,可以借助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体验活动,使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增强文化理解和认同。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要重视仪式与师德力量”,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师杨运俊指出,仪式教育是最生动的实践,仪式作为一种经历,学生们能在仪式中锻炼自己的内省认知能力和人际洞察能力,进而获得全面而真切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很快融入学校、医院,也就具有了强烈的归属感。新生开学典礼等活动都渗透着仪式感,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并形成品牌效应,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座谈会上气氛热烈,吕帆不时就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展开讨论。吕帆表示,大家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和教学经历出发,讲出自己对大学使命、人才培养的看法,思路清晰、表达清楚、语言精到,看得出大家对“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教学中也各有各的方法手段。

    吕帆指出,无论大学的使命如何发展演变,人才培养是始终处在中心地位,而教师素质是夯实人才培养的根基。古人云,立人先要立德,无德者,国之祸也,德者,国之栋也。以德为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意义的人,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育人工作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和理性引导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传道授业必须守规矩、重言行,以立德树人为第一要务,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贯穿、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四个自信的坚定守护者、自觉传承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