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共有6件作品入围国赛,喜获1个特等奖(全国35个),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取得全国第12的好成绩,其中1件作品获得累进创新奖金奖(全国3个)。同时,学校连续第四次捧得“优胜杯”。
出征前,校党委书记吕帆为参赛团队加油鼓励
本届“挑战杯”竞赛自去年12月份启动以来,经历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竞赛,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在出征国赛前,校党委书记吕帆、校党委副书记吕一军亲切慰问鼓舞参赛师生。比赛期间,校长李校堃、副校长金胜威前往现场参观学生团队作品展区,并作交流指导。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密切合作、协同推进,参赛师生认真备赛、刻苦钻研、通力合作。各参赛团队鼓足干劲,顽强拼搏,充分展现了温医青年追求理想、锤炼本领、求是奋发的精神风貌。
校长李校堃慰问、指导参赛师生
副校长金胜威慰问、指导参赛师生
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黄君婷等同学的参赛作品《生命的馈赠:器官捐献家庭意愿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在此次竞赛中荣获特等奖,该团队以家庭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问卷发放、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器官捐献家庭意愿影响因素,并创新性地构建器官捐献“家庭向阳模型”,从文化观念、制度建设、社会关怀三个方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器官捐献家庭同意率,让家庭成为器官捐献的推动力量。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基础医学院陈怀俊等同学的参赛作品《促炎症消退介质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荣获一等奖,并获得累进创新奖金奖,该团队基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清及活动分期诊断指标不理想等不足,一方面通过基础实验研究,原创性证实巨噬素1通过上调miR-21改善Th17/Treg平衡,从而延缓RA疾病进程;另一方面临床多中心队列研究创新性证实巨噬素1是理想的RA活动分期诊断标志物,成果在12家医院推广应用。药学院高雪等同学的参赛作品《铜催化的四组分串联反应合成胺芳硒基化的马来酰亚胺》荣获一等奖,该团队利用无味稳定、廉价易得的硒粉作为硒基化试剂,创新了一种药物硒基化的新合成技术,实现了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的一步精准合成,调脂药菲诺贝特和抗抑郁药托莫西汀的硒基化修饰。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陈泽伟等同学的参赛作品《悔捐之殇:破解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困境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荣获二等奖,该团队利用自编量表对成功捐献者以及有悔捐倾向的入库志愿者的捐献认知、意愿及态度进行量化,并确立黄金标准,作为筛选易悔捐人群的最佳临界值,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入库质量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有效破解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困境。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今年是该项赛事举办30周年。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00余所高校的200余万海内外大学生同台竞技,共有1513件作品入围国赛,经过初评和复评,共有213所高校的447件作品角逐终审决赛。
附:获奖信息
奖项 |
所在学院 |
作品名称 |
参赛学生 |
指导老师 |
特等奖 |
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
《生命的馈赠:器官捐献家庭意愿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
黄君婷、刘维、戴振峰、白子铖、马及、吴屹昂、项巍驰、方程钰 |
林建锋、潘晓婷、刘婵娟 |
一等奖、累进创新金奖 |
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基础医学院 |
《促炎症消退介质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
陈怀俊、马婧兰、詹宁、金扬、余鑫鑫、唐润华、陈沐、赵涵 |
杨新宇、王建光 |
一等奖 |
药学院 |
《铜催化的四组分串联反应合成胺芳硒基化的马来酰亚胺》 |
高雪、曹焰铖、王静、何徐涵、唐礼阳、胡子敬、潘艺嘉、唐越、万熙熙、胡德花 |
吴戈、郑节霞、赵国靖 |
二等奖 |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
《悔捐之殇:破解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困境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
陈泽伟、丁芸、陈佳豪、卢玟汝、徐梦妤、张夏桐、潘艺嘉、杨婷 |
丁娜妮、张国华、陈玉玲 |
三等奖 |
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
《3-溴丙酮酸抑制己糖激酶II逆转肺血管重构》 |
陈方政、章书豪、王恒、陈罗薇、骆华鸿、陶颖、詹蕙璐、祝静 |
袁琳波、林建锋、潘晓婷 |
三等奖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3D打印辅助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
方妙杰、施赛蒙、柯晨、李孙龙、陈佳雯、邓婧、李文杰、柳朝阳 |
蔡乐益、叶星、陈先建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