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微胖”的老年人更健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体重管理中心营养医师王艺颖提醒,老年人如果过度消瘦,小心肌少症、营养不良找上门,不仅容易跌倒骨折,而且还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认知能力减退。
据了解,肌少症,即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性的肌肉总量和功能下降综合征。2022年,肌少症被明确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肌少症会直接导致老年人力量减弱、活动能力下降、步速缓慢、极易跌倒骨折。”王艺颖介绍,老年人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存在肌肉量不足的“隐性肥胖”,危害同样巨大。
而将体重维持在理想范围内,对老年人有诸多益处。
1.降低慢性病风险:有效减轻关节负担,延缓骨关节炎进展;帮助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2.提升生活质量:适宜的体重使身体活动更轻便,减少气喘和疲劳感,有助于保持独立生活能力。
3.改善身体功能:合理的体重管理,尤其是结合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维持身体功能,延缓衰老进程。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如何避免肌少症的发生呢?王艺颖建议老年人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营养干预是基石。
在日常饮食中,老年人需确保足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D摄入。维生素D对肌肉功能至关重要,可通过晒太阳(做好防晒措施并暴露皮肤)、摄入强化食品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制剂来获取。
根据《老年人肌少症口服营养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23)》,老年人应保证足量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0~1.5克蛋白质。推荐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豆制品、去皮的禽肉和鱼肉。
其次,运动干预是核心。
根据《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2022)》,建议每周进行累计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此外,抗阻运动是老年人增长和维持肌肉最有效的手段。老年人每周应进行2~3次针对主要肌群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举小哑铃、坐位抬腿等。动作要缓慢、有控制,量力而行。
王艺颖提醒广大老年人,一旦出现力量下降、行走困难、反复跌倒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营养科进行肌少症筛查(如测量握力、步速、肌肉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