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微笑病房”里,柔和的阳光洒在白色床单上,也照亮了9名刚做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藏族孩子的脸。缝合的痕迹还未消退,但他们眼中已透出期待与安宁。
桑桑妈妈笑着看着重获”新颜”的孩子。
这些孩子来自四川红原。高原上,牛群散落在草坡,风声辽阔。正是从那里,他们跨越千里,来到东海之滨,迎来人生的转折。
6个月大的桑桑蜷在母亲怀里,嘴角的细痕掩不住笑意。她伸出小手抓住母亲的衣襟,母亲轻拍她的背,眼中交织着疲惫与喜悦。床边,大姨伸手逗她,笑容里闪着泪光。
桑桑今年3月出生,本该为全家带来欢乐,却因唇裂给本就清贫的家庭蒙上阴霾。一家10口,只有4个劳动力,靠放牧为生,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大姨为此四处奔走:先找到当地红十字会,得知相关基金项目已结束;又去残联,才听说温州的“微笑联盟”能提供免费手术——但孩子体重必须达到12斤。
从那以后,日子过得紧张而漫长。母亲几乎天天给桑桑称重:11斤半、11斤八两……直到8月的一天,秤针稳稳停在12斤整,她的眼泪瞬间涌出,紧紧抱住孩子。几天后,接到温州工作人员通知手术的电话,全家喜极而泣,心中忐忑,却也满怀期待。
9月24日,桑桑的手术进行了3个多小时。走廊里,母亲和大姨紧握双手,几乎一动不动。每次护士从手术室走出,她们的心都揪紧一分。当病床被推出,看到孩子面貌一新,她们再也抑制不住泪水。
“她的名字在藏语里代表纯洁美好,”母亲轻声说,“我希望她这一生,都能像现在这样微笑。”
病房另一边,15岁的扎玛躺在床上,手里攥着手机。他皮肤黝黑,个子高挑,肩膀带着少年特有的棱角。读初三的他热爱篮球,在球场奔跑时,能暂时忘记脸上的疤痕。但更多时候,那道疤曾让他习惯低头、沉默。
“我们第一次来温州,”大哥腼腆地笑着说。扎玛说:“我想变得更自信。”他希望能考上高中,继续打球,将来成为一名体育老师。说话时,他眼中闪烁着光,仿佛未来已在眼前。
病房里还有许多不同的身影:11岁的小玛端坐床边翻着借来的书,唇边的线痕在阳光下若隐若现;还有孩子悄悄照镜子,指尖轻触缝合处,神情从怯生生逐渐转为坚定。
温医大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树蕃给孩子做术后检查。
孩子们或读书,或望窗,或与家人低语,病房里的沉默并不压抑。偶尔响起的笑声,每一声笑,都似对命运的一次轻轻回击。
“微笑病房”里,9个孩子,9个故事。有的尚在襁褓,有的正值青春,都曾因家境困难、医疗资源匮乏而陷入命运的困局。一次次奔走、一次次等待,最终把他们带到温州。医生的手术刀,不仅修复了身体的缺陷,也弥合了家庭的伤口。家人注视着孩子渐渐改变的脸,泪水从无助变为释然。少年们抬起头,迎向属于自己的阳光。
病房外,秋风轻拂街道,城市的喧嚣与室内的宁静形成对比。透过窗户,能看见一个少年趴在书上打盹,唇边新痕微红,母亲正轻轻为他掖好被角;另一侧,扎玛在睡梦中比划着投篮动作,仿佛仍在球场奔跑。所有的等待、奔波与泪水,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从红原到温州,他们跨越的不只是千里山河,更是生活的重压与命运的壁垒。如今,笑容正悄悄重回他们的脸庞,也温暖了每一个曾为他们奔走的身影。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微笑联盟”寻访救治百名贫困唇腭裂患儿行动>>>
招募对象:全国范围内,年龄在3个月至18周岁之间的唇腭裂患者,须具备贫困家庭身份;
救治内容:符合条件的患者将由“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安排免费手术及相关医疗服务;
医疗地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龙湾院区)(龙湾区永中街道龙瑶大道1288号);
贫困资格认定:须由居住地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出具贫困证明,并提交患者及父母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
资料提交方式:携带相关资料至温州医科大学学院路校区(学院西路268号)育英学术馆3楼,办理“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医疗救助手续。咨询电话:0577-8806608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