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都铭记着重获新生的那一刻。”9月12日,70多岁的金女士站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患友会的讲台上这样说道。当天是该院实施首例器官移植40周年的日子。
金女士是温医大附一院2005年7月实施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的首个成功案例。20年前,她因肝肾功能严重衰竭,饱受病痛折磨。“肚子越来越大,呼吸也越来越难,透析半年仍不见好转。”她曾辗转上海等地求医,却一度陷入绝望。在命悬一线之际,她在温医大附一院接受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5个小时的手术,开启了她的新生。如今她身体各项指标稳定,生活充实幸福。她说现在不只是活着,更是有尊严、有质量地活着。
患友会上的刘女士和她的朋友可谓是移植手术后的“战士”,她们不仅恢复了正常生活,还站上世界移植运动会的赛场。上个月,她们刚刚去德国参加了世界移植运动会,用行动诠释“生命的力量”。她们表示:“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只要有信心,就有活下去的机会。”科学研究证实,移植患者术后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和移植器官达到平衡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体能锻炼,对患者的长期存活有很大帮助。“移植受者运动要有限度,不能过度劳累。我们可以进行跑步、爬山等全身性运动。”刘女士说。
自1985年成功完成首例肾移植手术以来,温医大附一院在器官移植领域已经走过40年历程。从单一肾移植,到肝、肾、心等多器官联合移植;从遗体捐献到活体亲属捐献,该院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与管理创新。截至目前,该院累计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000余例,其中肾移植最长存活时间已超30年,肝移植年存活率超95%,心脏移植存活率也达国内先进水平。
如今,该院整合了外科、内科、麻醉、重症医学等多学科资源,成立了器官移植中心新病区,实现从评估、等待、手术到康复的一体化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奔波之苦,提升诊疗效率与体验。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陈钢表示:“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最后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提高移植成功率,更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人文关怀,让患者活得更久、更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