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磊在传授救援知识
缪磊在做科普视频
挖掘新闻热点延伸科普知识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缪磊每周会制作至少三条科普视频,其中两条围绕消化内科领域,另一条则结合一周内的新闻热点创作内容。捕捉新闻热点的习惯,他在多年前就已养成。缪磊就读温州医科大学时,曾担任校报《知识堂》栏目的学生记者,经常要采访温州各大医院的主任医师,以及撰写医学科普文章。“想在学校刊物上发稿子,你得抓住新闻热点,还要有严谨的事实与科学的理论支撑,并以最快的速度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当时,缪磊最得意的稿件是根据乔布斯患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闻所撰写的预防科普文章,他查阅了有关乔布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以及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深入阐述。三年校报学生记者的经历,让缪磊深刻体会到做宣传一定要以“内容为王”的道理。
妻子林婉如告诉记者,缪磊平时就喜欢记录日常生活,最初做视频主要是记录家庭日常,后来逐渐制作发布了一些与职业相关的内容。新冠期间,他发布了一条关于如何消毒、正确佩戴口罩和自我防护的科普视频后,账号关注度迅速上升。于是,两人商量后决定将账号转型为医学科普。就这样,缪磊负责找选题,林婉如担任助理,两人用一台相机开始走上科普UP主之路。
缪磊做科普视频的初衷并非为了成名,而是觉得“有意义”。视频早期点击量不高,但零星的正面反馈给了他坚持的动力,比如网友“这个方法好用!”的留言就能让缪磊高兴一整天。
2022年,缪磊接到任务加入援沪医疗队前往上海支援新冠工作。在沪期间,他亲眼目睹了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艰辛,并用手机记录了一些场景。后来,他主动联系同行队员家属,为队员录制家人的祝福视频,并在护士节活动中播放。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视频的情感力量与连接作用,也更坚定了他用视频做科普的决心。
中文系毕业的弟弟缪鑫,曾当过缪磊的视频助手。缪鑫说,哥哥常请他帮忙翻译医学期刊、整理资料等工作。他前后参与了十几期视频的制作,而在整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也受益良多。
为了拍摄视频,缪磊不仅找妻子和弟弟当助手,还让家人出镜。有一期要做带状疱疹疫苗,他带着父亲去社区卫生院接种,并全程记录下来发布在账号上。
把日常生活融入科普视频
缪磊的铁粉陈女士表示,她关注“消化博士缪医生”这个账号已经多年。最初是在抖音看到的,觉得很有意思。缪医生的视频选题都很生活化,比如“打嗝不止怎么办”“各科医生不推荐的食物”“喝酒脸红的人更容易患癌吗”,有趣又实用。
“制作科普视频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缪磊坦言,回看自己做过的视频,变化非常明显,以前面对镜头都会紧张结巴,还被朋友调侃普通话不标准,后来越来越自如,视频形式也更简短、更精炼。
缪磊认为,科普一定要讲读者真正关心的问题。他在医院门诊经常遇到患有糖尿病却还在喝高糖饮料的患者。于是,他就把有关糖尿病知识点做成视频,希望提醒更多患者注意。
去年,缪磊坐高铁去上海进修时,听到乘务员紧急呼叫,说有一名小孩浑身抽搐、几近昏迷。他立即上前给孩子做了紧急处理。帮助孩子脱离生命危险的他了解到,孩子过去就有高热惊厥病史。同为人父的缪磊有所触动,后来便制作了一期关于高热惊厥的科普视频发布在网上,希望帮助更多家长应对类似情况。
随着“消化博士缪医生”的视频持续更新,缪磊也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他门诊时会把自己的微信给有需要的患者,如今他微信好友数量已超过五千人,其中大部分是他的患者和粉丝。许多外地患者在观看了他的视频后,不远千里来找他看病。电视台的科普节目、各类科普活动也常邀请他参加。他还曾与演员傅首尔一起主持过一档电视科普节目。
林婉如提到,丈夫的科普视频虽然获得很多点赞,但也受到过“键盘侠”的攻击。对此,缪磊笑称,他身边有些医生朋友想做科普视频,他都会告诉他们,做科普视频“百利而无一害”,但也要做好被否定的准备,坚持才能胜利。刚开始他遇到那些不讲理甚至谩骂的留言,会第一时间回应,后来发现都是无效沟通,最终选择屏蔽并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今,他不再屏蔽这些言论,而是提醒自己今后做科普视频须更加严谨。
系统整理视频,让科普便捷惠民
放屁臭是身体在求救?咖啡不要在睡前6~8小时内喝……缪磊的手机笔记里记录着许多科普选题,有些已经发布,有些还在等待拍摄。
缪磊坦言,自己做视频不追求播放量或增粉,他更看重视频内容对观众的实际帮助,只要视频对观众是有帮助的,他就会一直把科普做下去。
接下来,他会重新梳理视频,计划将零散的视频按疾病种类(如幽门螺杆菌、胃食管反流、便秘系列)进行系统整理,方便患者查询学习,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他继续秉持“帮助更多人”的初衷,通过科普实现“治未病”这一最高目标。
缪磊笑称,其实每位医生都是“八爪鱼”——本职工作要做好,临床、科研、带学生、自我学习等都不能落下。他亦是如此:每月坚持去社区开展线下科普讲座和义诊;作为几十名医科大学生的班主任,定期关心与指导学生;再加上每周必须完成三条视频的更新。累是一定的,但每当看到留言里出现“这条有用,收藏了”“期待下期更新”这样的评论,他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事实上,缪磊的科普视频也反过来推动他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专业敏锐度,并深刻影响了他的从医理念和沟通方式。
在林婉如看来,丈夫是一位成功融合了医学专业知识、视频创作能力与持续输出热情的科普医生。这一切源于单纯的“帮助他人”所带来的意义感,尽管过程中不乏挑战——时间紧张、负面评论、创作压力。
缪磊说,一位医生一辈子能治疗的患者数量有限,做科普视频却能让更多人受益,而医学科普的意义就是“治未病”。
来源:温州都市报2025.09.06 01版及02版
链接:http://newspaper.wzrb.com.cn/newspaper?mediaKey=wzdsb&publishTime=2025-09-06&classify=0&id=10&showArticleDetail=true&docId=272911&curEdition=0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