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温格的友情永不熄灭,像雪山一样纯粹,如瓯江水一般绵长”“暂别是为重逢,这段时光永远闪亮”“希望有机会能带着家里人再来温州”……38张小小的方纸上,38个心愿与感谢,为期一周的夏令营研学之旅画上句号。8月2日上午,“浙里石榴别样红·昆仑少年万里行”2025格尔木民族少年温州夏令营举行结营仪式,在满满的收获与些许的不舍中,少年们写下饱含深情的感激与祝福。
38名来自昆仑山麓的少年,用一周的时间,体验了“山水温州”“文化温州”“科技温州”“深情温州”。沉浸式的文体互动、生态共研、科技探索,高原少年们用眼睛,用双手,用脚步,感受到温州这座沿海城市的美丽、繁荣与友好;在与温州青少年的互动中,感受到中华大家庭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
在温州 看到从未见过的美景
“这个瀑布太壮观了,我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瀑布。”7月26日下午,夏令营第二天,格尔木少年“打卡”泽雅七瀑涧。在瀑布前,他们发出阵阵惊叹声,顾不得瀑布水打湿脸庞,拍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
7月31日,洞头之行让格尔木少年见识到大海的壮观。登上望海楼,来自格尔木长江源民族学校的一位同学说:“终于看到大海了。”他曾无数次畅想着大海的美丽,这次终于眼见为实。几位同学还拿着手机,视频“连线”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家人,与他们分享美景。
一位少年说,比起格尔木的大山巍峨与高原壮阔,温州的山水更加精致,像精修的盆景一样美丽。他说,这些风景是他从未见过的,他还知道温州有美丽的雁荡山和楠溪江,可惜这次时间不够没有机会去,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温州,去看更多的温州美景。
在温州 为科技的魅力痴迷
如果说温州的山水带给少年们是“首见”的惊叹,那么打卡温州科技馆、城市大脑等“科技高地”,给少年们带来的是十足的震撼,以及由震撼带来的思考和“使命感”。
7月30日早晨,他们来到温州科技馆,开启科技探索之旅。一楼的老馆记忆馆,他们用双手去“摸索”电与磁、力与机械的原理;在二楼的生命与健康馆,他们探索大脑的奥秘,了解脑电波如何传递信息;在太空馆,他们被硕大的火箭模型所吸引,激发了无限的想象与憧憬。
当日下午,格尔木少年们深度探访温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并参与生动的无人机实践课程。在温州城市大脑展厅,地质灾害“控险保安”系统精准预警、医学影像云平台打破医院壁垒、养老服务“一键达”便捷高效……一系列基于温州地域特点的数字化应用,让格尔木少年直观感受到科技如何解决城市痛点。
“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认知,点燃了我们心中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火种。”来自格尔木十四中学的马学仁说,这次“科技之旅”让他坚定了努力学习、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在温州 被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
在泽雅古法造纸工坊,传统的造纸流程与工艺,让格尔木少年仿佛穿越到千年前,“四大发明”之一从书本里走到他们眼前;在瓯窑小镇,他们亲手制作一件瓷器,在沉浸式体验中,被历史悠久的瓷器烧制文化所折服;在温州博物馆,“瓯越五千年”的历史变迁,让他们洞悉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源头;在洞头贝雕艺术馆,他们对“海洋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精美的贝雕艺术由衷赞叹;在五马街、梧田老街的古朴与繁华交织中,他们探寻了温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商业基因……
一周的研学时间里,少年们在现代与历史中“来回穿梭”,触摸了温州的“瓯”越脉搏。一名营员说:“这是一次视野的开拓,一次心灵的震撼,更是一次成长的洗礼。回去之后,我要跟没来过温州的同学好好分享温州的文化与历史。”
在温州 用体育互动加深了解
8月1日上午,格尔木少年“变身”足球运动员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集新校区。格尔木教练和队员向实验中学领队及队员献上象征祝福的哈达,温州市实验中学初二年级27班学生组成的欢迎方阵手持彩旗,用热烈的掌声迎接远方来客。在实验中学的足球场上,两地少年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足球友谊赛,用体育互动的形式,加深彼此的了解。
随后,活动转场至温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在这里,结对仪式温馨上演。两地学生一对一交换精心准备的礼物,学习文具与民族特色纪念品传递着跨越千里的情谊。格尔木少年身着民族服饰演绎的青海玉树伊舞,与温州学生的美声歌曲《登山缆车》相映成趣。当《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不同民族的嗓音汇聚成为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瓯海奥体中心体育场,在这里,他们与职业球员和教练互动。
从绿茵赛场到文化联谊,从校园互动到职业俱乐部观摩,一天的行程里,昆仑山脚下的少年与瓯江之畔的伙伴们以足球为桥,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温州盛夏绚烂绽放。体育,消弭了彼此的距离,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为本次夏令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温州 他们的深情也让人动容
献哈达、献哈达、献哈达……当这种藏族的最高礼仪,通过少年们的双手,在温州不断上演时,我们也被他们的真情深深打动。
此次夏令营有一个特别的安排是走访温州医科大学。除了参观该校的校史馆,了解温州医科大学在教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外,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去感谢该校两位在格尔木支教的“老师”。格尔木站前路小学的四名学生,把洁白的哈达献给了此前曾在该校支教过的老师,并把一面写着“温格真情似山海 医大微光暖学途”的锦旗献给了温州医科大学,感谢他们为格尔木在医疗卫生方面提供的教学支援。
这一刻,让两位支教的老师动容,也让在场所有的人深刻体会温格友谊无处不在。
记者手记>>>
夏令营在不舍中落下帷幕。8月2日下午,少年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启程回到家乡。7月25日,格尔木少年们踏上温州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带队的共青团格尔木市委书记范孟霞寄语营员们,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夏令营收获认知之丰盈、情谊之醇美、成长之力量;期待大家在协作中学会担当,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在挑战中学会坚韧。在8月2日的结营仪式上,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的带队老师刘勇说,夏令营是沟通情感的桥梁,让孩子们知道不管距离相隔多远,彼此共享同一片蓝天,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它将化作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
这是格尔木的第四次“温州夏令营(冬令营)”,从2023年夏天到今天,已有200多名格尔木少年带着热忱与好奇,用脚步丈量温州的土地,用心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在两地之间编织起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连心网”。
今年,恰逢温格对口支援十五周年,作为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的生动实践,这场夏令营更具非凡意义,它让高原少年与沿海少年的手牵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本次夏令营由浙江援青格尔木工作组、共青团格尔木市委、 共青团温州市委、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主办,温州日报全程策划执行。
明年见,格尔木的少年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