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二院”)减重代谢中心根据临床观察,首次发布《温州地区成人健康体重管理及减重手术白皮书》(以下简称《体重管理白皮书》)。
据了解,《体重管理白皮书》通过分析2024年该院减重门诊及手术的患者数据,精准挖掘大众在体重管理中的痛点与难点,并探寻有效的解决思路。
减重中心团队成员在进行义诊
年轻人易“压力肥”
《体重管理白皮书》显示,2024年,温医大附二院减重中心门诊量累计2000多人次,每月平均接待近200位患者。
该中心副主任医师潘步建介绍,从门诊咨询患者的年龄分布来看,以20~30岁年龄段居多。其中,20~29岁占比49%,“可能与这一年龄段人群的生活习惯改变、工作压力、社交饮食等因素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力肥’。”
此外,30~39岁也是体重管理的重点人群,门诊就诊量占25%,“该年龄段人群可能因新陈代谢减缓、家庭生活稳定后运动量减少等因素出现体重问题。”
在门诊咨询患者中,女性约占60%,男性占40%。潘步建介绍,女性对身材管理更为关注,且女性在生理期、孕期、产后等特殊阶段容易出现体重增加问题,对减重的需求相对更高。
卢明东在为患者施行减重手术
中心性肥胖达27.27%
在减重群体中,成人中心性肥胖较为普遍。根据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抽样调查,2024年温州市18岁以上居民的中心型肥胖率达到27.27%。
“中心性肥胖,就是俗称的大腹便便,以男性居多。”潘步建介绍,这主要是由于不少男性长期高热量饮食、运动量不足以及不良生活作息,导致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这种肥胖类型对健康的危害较大,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由于受激素影响,更年期女性也容易出现中心性肥胖。
今年50岁的邹先生一年前就是典型的中心性肥胖患者——身高1.72米的他,体重达204斤。
为了减重,他来到了该院减重中心。经了解,他平时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特别喜爱油炸食品、甜食,且每餐食量较大;营养摄入不均衡,蔬菜、水果等摄入不足。因为肥胖,他还患上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还出现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重度低氧血症,晚上睡不好,白天犯困。
潘步建介绍,这体现出肥胖群体普遍存在的饮食问题: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失衡,进而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卢明东(居中)带领下的减重团队
中年男子减重150斤
据了解,去年,该中心已完成100多例各种术式的微创减重手术。
在减重中心的帮助下,患者平均减重效果显著,平均减重达到原体重的15%~20%。其中,减重最多的是一位400斤重的中年男性患者。经过减重手术治疗后,1年时间他已减掉150多斤,目前各项指标恢复良好。
该院副院长、减重中心学科带头人卢明东介绍,他们团队通过腹腔镜手术,将邹先生的大部分胃进行切除,让其胃容量缩小至60~80毫升,以减少饥饿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进食量。
在多学科团队协作下,邹先生不仅成功减重,而且他的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也得到显著改善。
卢明东介绍,在多学科团队中,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体重目标等,制订个性化的膳食计划,如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的摄入,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此外,团队还会结合患者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为其制订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以及力量训练);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体脂率、代谢指标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确保体重管理效果。
小心三大减重误区
《体重管理白皮书》还结合日常门诊以及手术病例,总结了三大减重误区:
1.过度节食:许多患者认为节食是快速减重的有效方法,于是过度限制食物摄入,甚至每天只吃少量蔬菜、水果。其实,这样会导致身体代谢率下降,肌肉流失。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极易反弹。
2.依赖减肥产品:部分患者盲目相信各种减肥药物、减肥茶、代餐粉等产品,认为仅靠这些就能轻松减重。事实上,很多减肥产品可能含有对身体有害的成分,长期使用会影响身体健康,且一旦停用,体重也容易回升。
3.缺乏运动:一些人认为只要控制饮食就能减重,忽视运动的重要性。实际上,单纯控制饮食会使身体消耗的热量有限,而运动能增加能量消耗,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长期维持体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