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度新闻:温医大“飞鹰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青春足迹丈量“两山”路
  • 作者:岳楠楠 张靖瑶 王一 等    通讯员单位:团委   编辑:叶紫涵   字数:1106   浏览:196
  • 为深入感悟“两山”理论的实践伟力,探寻乡村振兴的安吉路径,7月6日至12日,温州医科大学“飞鹰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在安吉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以青春视角解码绿色发展,阅览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城区实践:让绿色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实践团首站来到安吉县递铺、昌硕、孝源等街道,深入探寻城市化进程中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实践,成员们分组走访街道办事处、居民社区、商圈景点,与干部群众、务工人员、游客深入交流,多维度捕捉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融合轨迹。

    走访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安吉城区将绿色发展贯穿治理全过程:通过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优化人居环境,高标准建成的城市绿廊、社区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市民日常;大力培育绿色经济,支持本地生态农产品走品牌化、电商化之路,既激活区域发展动能,还极大提升了居民获得感;葱郁的生态廊道与活力的商业街区交相辉映,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城市治理中的实践逻辑。

    乡村样本:从“矿山”到“金山”的转型奇迹

    在“两山”理论发源地余村,实践团见证了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这个曾因采矿一度生态受损的村庄,在关停矿场后坚定走生态转型路,如今竹海连绵、溪流清澈,特色民宿错落有致,成为生态旅游的标杆。

    成员们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余村的转型密码在于“生态优势转化”:一方面做精安吉白茶、笋竹等特色农业,借电商平台打通全国市场;另一方面打造“两山”研学基地、精品民宿等文旅IP,让生态资源变成“摇钱树”。同样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的鲁家村,以“田园综合体”模式实现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与余村形成“生态+”产业矩阵。面对乡村旅游竞争新形势,两村均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践风采

    青春感悟

    实践团队员岳楠楠:循着总书记走过的道路,我见证了余村生态环境的优美,经济活力的蓬勃,居民生活的幸福与富足。十余年来,这个安吉县的小山村,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完成了从偏僻村庄到游人如织的著名生态乡村的大蜕变。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从踏入这里的第一步开始,就变得如此鲜活与具象。

    实践团队员张靖瑶:走进余村,昔日矿区已蜕变为生态景区,青山绿水间民宿错落有致。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创业者与农户都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增收。这样的举动并不陌生,在前几日的鲁家村和乡镇调研中亦有体现,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白茶种植等,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找到了致富新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乡村振兴不是对自然的索取,而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