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就能搞定心脏顽疾!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绿色介入”技术,不开刀、零射线,为一名10年心脏卵圆孔未闭(PFO)病史的病人解除了心脏顽疾。
今年19岁的阿浩,10余年前患者在家中休息时出现头痛头晕,伴有恶心、胸闷不适,无其他不适,当时,未对阿浩的生活造成什么严重影响,他就没太在意。最近半个月,阿浩头痛加重,影响到学习、睡眠,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多方打听,阿浩及家人找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主任赵琦峰。
赵琦峰接诊后,查食道超声心动图提示阿浩卵圆孔可见8mm隧道型裂隙,是长隧道型,属于复杂型卵圆孔未闭,有介入封堵指征。由于阿浩年轻,传统的金属封堵器可能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而可降解PFO封堵器封堵完成后会逐渐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最终被排出体外,避免了传统金属封堵器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确保患者未来的学业和生活不受影响。
在考虑患者强烈意愿并经过科室充分讨论后,决定使用可降解PFO封堵器进行封堵。赵琦峰率心胸外科团队与超声医学科团队共同为其制定了心脏“绿色介入”手术方案。手术时,医生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将一根纤细的导丝插入患者右侧股静脉,顺着血管走形向上抵达心脏,然后用封堵器“堵”上卵圆孔的裂隙。
赵琦峰介绍,目前PFO介入封堵器有金属材质及可降解材料两类,临床上大多采用DSA(有射线)或超声引导进行封堵。超声引导下的介入封堵创伤最小,无射线影响,而且没有手术刀疤,堪称“绿色介入”。“以往不少患者担心做介入手术要‘吃’射线。我们在超声医学科帮助下,通过食道超声引导来完成介入手术,快的话只要10多分钟左右就可完成。因为不使用放射线和造影剂,医患双方都避免了放射损伤。”赵琦峰说。
术后阿浩恢复良好,体表仅有一针孔大小伤口,未来不会留下疤痕,3天,阿浩就顺利出院。
据悉,此次手术是浙江省心外科领域首次成功应用可降解封堵器治疗PFO的临床案例,标志着其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有望为更多PFO患者提供前沿的医疗技术和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