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度新闻:有“熊猫血”好人来献血!雷锋纪念日,温医大学子开了个“大爱”市集
  • 作者:文字 郑然丹 刘建萍 摄影 刘瑾如 阮梦婷    通讯员单位: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编辑:王悠   字数:790   浏览:344
  • 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携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强城大爱·温暖同行”志愿市集的重要参与者,在活动现场,通过献血科普、健康义诊等形式为市民提供专业与温情交织的医学人文公益服务。活动聚焦“医学人文+志愿服务”特色,以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献血后要间隔多久才能再次鲜血?”“一次可以献多少血?”……在献血知识问答区,市民们纷纷询问。学院志愿者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化案例,给市民发放定制版献血科普手册,通过“你问我答+积分换礼”形式,用趣味挑战消除公众对献血的误解。一位市民边答题边感慨:“原来献血前需要这么多科学准备,这样的活动可比单纯宣传更有说服力!”据统计,活动现场有百余名市民热情参与问答。

    在宣讲过程中,志愿者们意外遇到两位特殊的献血者——“永嘉好人”杨女士和“温州好人”谢修乾先生,二人均为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曾多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现场,杨静凤主动分享:“看到你们在宣传献血知识,特别感动!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这份‘爱心接力’!”而谢修乾则感慨:“得知自己是熊猫血那天,我就想着自己可以做点什么,能用自己的‘稀有’救人一命,是我一辈子的骄傲!”他们的故事成为宣讲的最佳注脚,也让现场市民深刻体会到“每一份血都是生命的希望”。

    活动中,学生志愿者活动队长王啸表示:“雷锋精神重在躬行践履,作为青年学子,我们通过破除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误区,推动爱心接力的良性循环,让社会温暖在行动中传递、让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生辉,这是我们助力社会公益发展的使命担当。”此前,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已逐步构建起覆盖学生社区、附属医院、罗西社区的常态化志愿服务网络,开展《热血校园》《导医》《老龄讲堂》等系列品牌活动。用平凡的日常志愿服务,努力编织充满温度的社会关怀网,让人文照亮医学,推动医学人文精神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