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晚8时许,3岁的阳阳(化名)在家中玩耍时不慎撞翻奶奶的中药泡脚桶,右手瞬间浸入高达85℃的滚烫药水中。事发后,奶奶慌乱中将半管薄荷牙膏厚敷在阳阳的烫伤处,导致伤情加重。阳阳的父亲发现后立即制止,并迅速将其送往温医大附二院龙湾院区急诊救治。急诊创伤外科医生贾中亨介绍,阳阳的右手腕部出现3×5厘米的深二度烫伤,手背多处表皮剥脱,牙膏与渗液混合形成黏稠结块。
“烫伤后用牙膏厚敷的处理方式相当于在伤口上盖棉被,既阻碍散热又增加感染风险。”贾中亨表示,使用牙膏会增加创面感染风险,且牙膏导热系数远低于水,形成保温层导致真皮层温度不能及时散热,并且还会加重烫伤程度,未及时降温的烫伤创面,1小时内损伤深度可增加40%。
此外,牙膏附着力强,机械清除过程破坏残存表皮干细胞,加重损伤延迟愈合。最终,贾中亨团队耗时20分钟,用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浸泡才清除牙膏残留,并对伤口进行了外敷药膏。
烫伤是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的损伤,意外后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如遇意外烫伤,记住这五个字——冲、脱、泡、盖、送。“冲”,即被烫伤后,第一时间用流动凉水冲洗烫伤伤口或部位,时长在15—30分钟。“脱”,即在冲洗的时候,小心地把烫伤部位周围的衣物脱掉。如果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千万不要硬拉,用剪刀把周围的衣服剪开就行。“泡”,烫伤的部位泡在冷水里,继续降温。“盖”,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伤口。“送”,处理完这些,赶紧去医院,让专业的医生来“拯救”受伤的皮肤。
贾中亨提醒,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家长应做好预防措施,将热水瓶、热汤等高温物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给孩子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加热水,并用手测试水温。此外,烫伤后切勿使用牙膏、酱油、盐、蛋清等“土法”处理,以免加重伤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