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都市报:如何让育龄人口敢生愿意生?
  • 作者:李雅 杨晓宴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邵子伊   字数:1353   浏览:51
  •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规模是评判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近千万人口的城市纷纷“摩拳擦掌”,冲刺千万人口城市,温州便是其中一。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提升人口数量和质量,关键在于提升人口出生率。但近年来,由于居民生活成本高,小孩生养压力大,年轻人结婚、生育意愿明显降低。据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市辖区助产机构共出生人口5.29万人,较2022年下降8.17%。出生人口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后的生育高峰后已七连降,但下降率逐年趋缓,2023年为近年来最低降幅。

    温州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历来重视人口问题。为了提升人口生育率,从生、养、住、学上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在生育补贴方面,2023年5月,市本级出台《温州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对生育一、二、三孩的户籍家庭分别予以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2000元、3000元。瓯海区则对生育二孩、三孩的户籍家庭每年分别发放养育补贴12000元、24000元,直至三周岁。在购房租房方面,龙港市对生育二孩、三孩的户籍家庭,在龙港市购买新建商品房的无房户给予5万元补助。在教育入学方面,瑞安市对市内公办幼儿园或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的二孩、三孩,分别给予同等级公办幼儿园保费标准50%、100%补助。

    2024年温州发布“强城行动”三年计划,将打造“双万”(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提上议程。显然,冲刺千万级常住人口的号角已经吹响。温州该如何突破瓶颈、打通“最后一公里”,大力提高人口出生率,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本次《委员观察》栏目,邀请市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

    市政协常委、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谢聪颖

    优化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妇幼健康工作承担着降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重大责任,而县级及以下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直接面向目标人群开展工作,当前实际工作开展与人口高质量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为高效推进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提质,建议如下:

    一是营造生育友好氛围,提升群众生育意愿。加快计划生育协会更名为人口家庭协会的步伐。将“计生协会员活动日”更名为“人口家庭关爱日”。开展清理遗留在网络空间及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标语专项行动,设立生育关爱专项基金,对高危、困难孕产妇提供人文关怀和经济支持。建立健全不孕不育者助孕机制,提供经济补助和便捷可及的辅助生育支持。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保障优质服务。由于妇幼保健工作难以量化,且近期成效难以显现,因此,仍需保留从业人员一类公益事业编制。建议提高妇幼保健高级职称占比,降低晋升门槛,吸引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入职;优化倾斜拓宽全科医师、中医师、精神卫生等临床医师转岗晋升妇幼保健公卫类职称。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原则,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的业务指导、帮扶、培训,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是普及妇幼健康知识,稳护优生优育。建议进一步重视妇幼健康教育,按服务人口量和区域覆盖率,落实群体妇幼健康教育经费。制定出台与宣讲工作相匹配的薪酬激励机制,让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得以体现。建立健全区县、乡镇(街道)街道、村居(社区)社区三级妇幼健康宣传教育队伍。根据不同目标人群,联系目标受众主管部门,建立妇幼健康教育联盟,系统性常态化针对性开展宣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