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掌上温州:“孤勇者”王毓琴:唯有热爱,才会付出,才愿吃苦
  • 作者:李雅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温彬彬:掌上温州客户端不发   字数:2314   浏览:368
  • “葡萄膜炎病情复杂,治疗方式也复杂,通常是好几种眼部疾病一起爆发。所以我们经常要和多科室联合治疗。”提到葡萄膜炎,王毓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王毓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下简称“眼视光医院”)葡萄膜病专科主任,擅长葡萄膜炎、眼底病的诊治,是浙江省内第一个从事葡萄膜炎专科诊疗的医生,与葡萄膜炎“相爱相杀”了几十年,为无数深受葡萄膜炎困扰的患者带去福音。

    浙江葡萄膜炎第一人

    “我深切地感觉到葡萄膜炎需要我”

    “我从小就在医学院校环境里长大,对医院的一切都太熟悉了。”王毓琴出生于医学世家,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师从著名葡萄膜炎专家杨培增教授。

    葡萄膜炎又称色素膜炎,是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组织炎症的总称。葡萄膜炎失治或误治,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后果非常严重。常见并发症有带状角膜变性、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黄斑水肿、甚至眼球萎缩等。

    取得博士学位后,王毓琴来到了眼视光医院,“虽然当时对科室的选择没有明确目标,但我深切地感觉到葡萄膜炎需要我。”当时,大众对葡萄膜炎缺乏基本认知,更别说有相应的专科,甚至很多医生并不了解如何诊治这类疾病。在医院的支持下,王毓琴组建了当时浙江省唯一一个专治葡萄膜眼病的专科。

    面对葡萄膜炎这张陌生“面孔”,由于任务重、难度大,起初没有实习医生愿意尝试这项挑战。那段时间,王毓琴只能独挑大梁。“在其他科室,40多个病人,一个医生一个半天就能看完;而在我这儿,得花一整天。”由于病情复杂,王毓琴需要和病人沟通较长时间,从早上7时30分一直到中午12时30分,一直不停地为病人看诊,忙得连午饭也顾不得吃。

    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毓琴是科室的创科人,但实际上除了她自己以外,科室里并没有配备其他医生,说是“光杆司令”,一点也不为过。直到2014年,一直“孤军奋战”的王毓琴才终于迎来了同科室的新同事。在王毓琴的坚持下,科室日渐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以葡萄膜炎疾病为主要诊疗范围的眼病专科。

    患者最后的希望

    “看到他们能恢复到原先的生活状态,我很有成就感”

    王毓琴常常笑称自己是“最后的拾遗者”。“到处求医无果之后,将眼视光医院视为最后的希望。”在王毓琴多年的从业经历中,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这些患者的眼部疾病通常已经进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还夹杂着各种并发症。

    来自宁波的患者周文涛(化名)左眼本就有高度近视,因为视网膜脱离做过视网膜复位手术,但又因病毒感染,患上葡萄膜炎。为此,他遍寻杭甬两地的知名医院,却都无济于事。等到他找到王毓琴的时候,他的角膜已上皮腐烂,眼压居高不下,左眼又红又痛,视力几乎完全丧失。

    王毓琴立马为周文涛安排青光眼专科医生做了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降低眼压。同时,她还抽取病人自身血清滴入角膜,为他佩戴绷带镜修复上皮角膜,再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炎症。三管齐下,让周文涛刚来医院时红得吓人的左眼,逐渐变得清澈有神,眼压恢复稳定,视力恢复正常。事后,周文涛特地为王毓琴送了一面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来自台州温岭的患者刘凡(化名),已经70多岁。在得到王毓琴的治疗之后,他的视力不仅恢复,甚至还能像以前一样能够拿起心爱的毛笔挥毫泼墨。为了感谢王毓琴,刘凡让人专程送来一副他自己题写的牌匾。这副牌匾至今还挂在王毓琴的办公室里。

    无论是多么顽固的疑难杂症,王毓琴都来者不惧。“看到他们能恢复到原先的生活状态,我很有成就感。”

    任重而道远的科普事业

    “葡萄膜炎不是绝症”

    很多人对葡萄膜炎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得了葡萄膜炎就是得了绝症,失明只是时间问题。王毓琴说,她遇到过许多患者,都是由于被误治而导致病情加重。若能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完全可以避免发展到眼球萎缩、失明,甚至被迫摘除眼球的地步。

    近年来,王毓琴一直致力于葡萄膜炎科普工作,2017年成立华东地区第一个“葡萄膜炎志愿者服务队”,推广病友互助模式;2019年,她创建“温眼葡萄堂”医疗志愿团队,这是第一个立足医院、辐射温州的葡萄膜专科志愿品牌。每个月,“温眼葡萄堂”都会举办宣传葡萄膜炎知识的公益讲座,王毓琴会抽中午休息时间,带领科室团队为当天来问诊的患者及家属科普相关知识。

    在她的影响下,许多患者最后也加入志愿者队伍,投身到科普事业中。

    在家人的搀扶下,王洋(化名)颤颤巍巍地来到王毓琴的门诊。当时他已经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双眼几近失明。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他的双眼视力恢复了,还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在王毓琴坐诊的时候,王洋就在门诊室里维持现场秩序,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缓解王毓琴与患者重复沟通的工作量。

    在一些线下病友交流会上,王洋也会上台现身说法,帮助患者减少对葡萄膜炎的恐惧,让他们知道这并不是绝症,有药可治。有爱心的他还给一些经济条件苦难的患者捐款,让他们早日远离疾病。

    像王洋这样的病患还有很多,因为他们自己曾经淋过雨,懂得要为别人撑伞。

    “其实除了病人,很多医学生对葡萄膜炎也很排斥,对这一疾病也不清楚,甚至不想去了解。”担任温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在三尺讲台之上,对于培养葡萄膜炎专业人才,王毓琴有着更深的思考。许多学生正是听了她的课,选择深耕葡萄膜炎这一领域。

    不过,王毓琴深知这其中的艰辛。每每有实习医生萌生出想要加入葡萄膜炎科室的想法,王毓琴第一个站出来泼冷水,向他们发出“警告”:“葡萄膜炎专科的工作很繁重,得吃苦。如果你只想要高收入,那么趁早改主意。”

    “除了热爱,还是热爱。唯有热爱,才会付出,才会愿意吃苦。”这是王毓琴对温州医科大学大一新生的寄语,也是对自己几十年一直“死磕”葡萄膜炎的总结。如今,她不再是科室里的“孤勇者”,在她身边,多了五位并肩作战的同事,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