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将来,基层医生只需要拿着便携式眼底照相机,对着患者眼睛拍照,再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就能筛查出肾病、糖尿病、脑中风、老年痴呆症、肿瘤等疾病。
这是在由《自然》杂志、《自然-医学》杂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国眼谷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自然会议-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大会上描绘的未来场景。
据了解,4月25日开幕的“自然会议-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大会,是《自然》杂志、《自然-医学》杂志首次以“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交融”为主题的学术盛会,作为世界上最权威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的《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首次在浙江举办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
此次共邀请近30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级院校的国际嘉宾以及10多位国内医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院士、知名学者,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圆桌对话、成果展示等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前沿应用、科研突破、政策导向以及跨学科合作的可能性。研讨主题包括可穿戴和数字技术,避免人工智能的危害和降低人工智能的风险,用于远程护理、疾病监测和医疗保健服务的人工智能等内容。
此次会议聚焦AI最前沿技术,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及未来。对此,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院长瞿佳介绍,未来,人工智能与眼科交集将越来越多,如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基层医生有能力去筛查眼病中的罕见病、遗传病、疑难病,再转诊至专科医院,以实现精准治疗。
此外,世界华人眼科医师协会于4月24日在温州成立。该协会会长、温州医科大学眼健康与疾病高等研究院院长张康介绍,今年,他们将依托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大数据研究院,打通温州医科大学以及几家附属医院的临床大数据,预计在一年内实现数据互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