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都市报:走进校园科普眼健康知识,帮助“厨师男孩”等患者治好眼疾近视防控温州模式守护光明和未来
  • 作者:陈忠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邵子伊   字数:1912   浏览:1538
  • 6月22日至25日,由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王良兴率队的医疗人才柔性援疆专家团走进阿克苏,开展讲座、手术、学术交流、大型义诊等系列援疆活动,通过医疗教育公益促进当地共同富裕。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派出5名专家参与此次活动。

    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公益医疗处主任陈先则、视觉康复和低视力专科副主任陈岩,到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诊疗中心眼健康科普馆、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低视力中心阿克苏分中心进行指导;该院杭州院区王丹丹、戴琦开展“启明行动”小儿白内障手术及角膜移植手术。他们还到阿克苏市第四中学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讲座,并进行“浙江省医疗援疆眼科专科联盟”授课。

    给“厨师男孩”送上温州的光

    6月23日下午,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手术室进行的一台特殊白内障手术,为16岁维吾尔族男孩阿里提送上了光明。这台手术的主刀医生正是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儿童白内障专科负责人王丹丹。

    “手术顺利的话,孩子小时候受伤的那只眼睛能看清东西,如果孩子爸爸还在,该有多高兴……”阿里提的叔叔在手术室外焦虑地等待着。自从8岁时,阿里提的眼睛被刀戳伤,他的左眼珠子全白,8年里默默忍受着生活的不便和他人诧异的眼光。

    阿里提有一双巧手,如今在阿克苏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食品加工专业,马上要放假了,他找了当地企业实习的机会。这次听说有“启明行动”,可以免费做白内障手术,他在叔叔陪伴下,赶来检查。

    手术前,王丹丹给阿里提检查眼睛时,阿里提说:“只有单只眼睛,太不方便了,我以后想当个大厨师,做一桌子好吃的。”为了挽救阿里提的视力,王丹丹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邀请白内障权威专家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赵云娥进行网络会诊,力求最大限度提高阿里提受伤眼睛的视力。最终,一个半小时的手术很成功,手术当晚,阿里提受伤的左眼可以看见手指了。阿里提的家人开心地连说谢谢,他们真挚地邀请眼视光医院医生,有机会到家里做客。

    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角膜病专科副主任戴琦援疆已有1年多时间,他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他说,这里的孩子大多有双好看的大眼睛,但是保护眼睛的意识不强,导致眼睛受伤,有的甚至失去光明,太可惜了。“我们要抓住仅有的一点微光,帮助他们一起追光。”

    浙江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工作开展以来,陆续帮助当地100多名弱视、低视力、白内障的患儿重见光明。

    医防结合和近视防控守护光明与未来

    想要拥有一双明亮的双眼,需要从小养成爱护眼睛的习惯,让孩子们掌握眼健康科普知识。6月23日晚,在阿克苏市第四中学小礼堂里,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人类获取信息有多少来自视觉?阴天户外活动对防近视有用吗?一个个问题伴随着趣味盎然的动画,60多名学生听完一个小时的科普课后,久久不愿离去。

    科普课的主讲人是“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专家成员、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普馆副馆长陈岩,同样是一位视光领域的专家医生,这次她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全国巡讲进校园活动原汁原味地搬到了阿克苏。

    “不同年龄的孩子,眼健康科普有不同侧重点,比如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做科普的时候,更侧重告诉小朋友要保护好自己的远视储备;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很多已经出现近视,我们要讲讲孩子们如何避免近视的发生;而对于今天的初中生而言,他们也有网课,也有学业压力,所以我们就教他们减缓近视度数加深的干货,上网课如何放松眼睛,台灯应该如何摆放,大家都很感兴趣。”陈岩说。

    当地老师对于这个科普课反响很好,阿克苏市第四中学的胡海龙老师感叹:“我的很多学生都说,这是第一次听这么系统的眼球结构和近视防控知识,下次还要去阿克苏的眼健康科普馆看看。”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眼健康科普馆和低视力分中心,为了更好服务当地市民和低视力患者,陈岩还和公益医疗处的同事一起协助当地医生,一个个环节梳理,让科普馆的宣教更加通俗易懂,让低视力诊疗和康复训练更加规范化。陈岩说,医防结合和近视防控,才能守护光明与未来,他们越做公益事业,越觉得有使命感,更有意义。

    2011年开始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对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先后选派葛丽娜在内的9名援疆专家来阿工作,与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共建了阿克苏地区首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导中心、首个眼科特检中心,南疆地区首家眼视光中心、首个眼库和新疆首家5G眼科远程诊疗中心等,使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0多年间,援疆架起的这座桥梁,不仅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领先的诊疗服务,还帮助数万名当地患者重见光明。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