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新闻客户端:吴文灿:思无定式 精益求“睛”
  • 作者:陈迪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邵子伊   字数:2049   浏览:2359
  • 为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即日起,市总工会正式启动2022年度“温州市十大劳动者匠心领军人物”寻访活动,旨在选树一批追求卓越、守正出新、富于创造的劳动者典型,激励引领广大职工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续写好新时代创新史、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穿上白大褂,他是医者,31年追光路,治病救人,首创眼鼻相关微创外科,不断挑战医学难题;脱下白大褂,他是管理者、学者、科研者、老师,力排众议做医改,不拘一格育人才,孜孜不倦追求眼科新境界。他就是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吴文灿。

    人物名片

    吴文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美国Bascom Palmer眼科医院Fellow,澳大利亚Royal Adelaide Hosptial访问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际眼鼻相关微创外科创始人。现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眼科医师协会全身性疾病相关眼病学组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科内镜手术学组组长等。入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五届人民名医”“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等。

    4月13日早上8时20分,记者如约来到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名医馆吴文灿教授的诊室。那天正好是吴文灿的手术日,他提前来诊室看了从厦门前来求医的病人夏先生(化名)。术前,夏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眼眶里长了肿瘤,因为肿瘤快速长大,压迫到视神经而视力急剧下降,已经只有0.1了。“太难熬了,视力慢慢丧失,去了好多地方却没法治,吴医生是我最后的希望了。”夏先生双目灼灼,言辞恳切。相比患者的焦急与不安,吴文灿显得从容而自信,对着CT影像,他耐心讲解病情与手术治疗方案,并对夏先生说:“老人家,您放心吧,您的病我们能治好”。

    记者了解到,吴文灿首创的眼鼻相关微创外科技术,变革了视神经损伤疾病传统手术疗法,从原先疗效甚微的全身用药或开颅手术治疗方法向疗效相对理想的微创干预治疗转变,同时攻克了眼眶深部眶尖区肿瘤无法治疗的难题。截至目前,他已主刀高质量完成内镜微创手术超17000例,带领温医大眼视光眼鼻相关微创外科团队原创新技术新疗法27项,为无数患者“播种”了光明和希望。

    然而,在光辉成就的背后,却藏着巨大的艰辛与挑战。

    时针指向10时,在第一台手术开始前,吴文灿和记者讲起了自己的从医经历——1991年,吴文灿大学毕业后去了当地县城医院工作,年轻的他干过创伤科、骨科、脑科、口腔科、耳鼻喉科……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他全面、广博、扎实的临床基础,培养了不一样的临床思维。进入眼科后,他居然拿起了内窥镜从鼻子入路进行眼科手术。“当时别人都不看好这项技术”,吴文灿笑着说。“我喜欢挑战!十多年过去了,谁都没想到眼鼻相关微创技术在质疑声中不断发展、完善与飞跃,彻底改变了许多眼科疾病无法医治的状况,填补了许多空白!”

    10时20分,吴文灿换好手术服前往手术室。记者了解到他一周行程:周二上午、周四下午看门诊,其余工作时间都在忙医院管理,下班后或利用周末时间为患者手术,还要指导学生,基本上每天以15分钟为时间单位安排得满满当当。每次看门诊,要看25至30个病人,他们大多都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疑难杂症……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半个小时后,一台内窥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这样的高难度手术完美结束。走出手术室,记者看到门外站着四五位医护人员,其中一位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过来进修学习吴老师手术的,由于室内有人员限制,他们只能在外面观摩。

    从他们口中,吴文灿的形象渐渐多样化。他是一位好院长,积极推进医院“最多跑一次”深化改革,2015年在全国眼科首推“日间手术”,患者最短只需3小时即可出院,不仅省时间还省下一大笔住院费用;2017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名医专家团队诊疗”,切实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看专家更难的问题。同时,他是一名好老师,一直鼓励临床医生做科研,倡导研究生做以解决临床关键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将科研与临床医学相互驱动,相得益彰。正是在此种理念驱使下,吴文灿团队科研上屡创佳绩。2018年吴文灿团队创建了国际上首个“仿生态定量弹性TON动物模型”;2020年,2名医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21年,吴文灿成功获得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成为目前为数不多的“十三五”“十四五”连续获得资助的科学家。就在2022年3月末,他的团队在一周内连发3篇中科院一区顶级论文……

    晚上8时,一台台手术无缝衔接,一次次有惊无险、利落完美的挑战。吴文灿告诉记者,眼科治疗不应该非此即彼,应该多学科融合与交叉,兼收并蓄,敢于创新,打破思维定式,突破条条框框,他愿用所学所思所能,为培育创新临床医学与科研的土壤、机制而精益求“睛”。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