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即将返回甘肃家乡的张先生临别前激动地说:“感谢‘肤生工程’和爱心人士的救命之恩,我一辈子都会记住大家的恩德。”
今年49岁的张先生在温20多年,一直以打零工维持生计。因为收入微薄,他多年未与家人联系更没回过家。3月15日,张先生突然出现休克,房东发现后报了警。随后,民警将其送到温医大附一院急救。经检查,张先生因糖尿病史导致糖尿病足,病情非常严重,左下肢腐烂甚至已露出骨头和筋。同时,他还出现了低钾、低血压、低蛋白、贫血等症状。次日上午,张先生被转到“肤生工程”救助点——温州曙光医院进行救助。当时,张先生身无分文,面临生命危险,急需做截肢手术。
张先生的遭遇引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医大校长、“肤生工程”牵头人李校堃的关注。为了命悬一线的张先生,“肤生工程”协调各方竭尽所能进行救治。温州曙光医院副院长陈善亮给张先生做了两次手术,分别为3月17日实施坏死组织清除术,3月21日实施左下肢高位截肢手术。据了解,救治过程中,光输血和血浆就用了2800毫升。住院治疗期间,受李校堃委托,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副院长王小尚、温医大附一院手外科主任王健及温医大药学院龚方华教授作为“肤生”志愿者,多次前往医院探望张先生,王健和龚方华还给出了下一步治疗建议。
4月18日,“肤生工程”向甘肃籍在温务工人员张先生捐赠义肢仪式在温州曙光医院举行。温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武、温医大“肤生工程”相关负责人及温医大药学院肤生工程志愿服务团队参与捐赠仪式。
据了解,“肤生工程”向张先生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义肢,帮助他重新站起来行走,并发动多个渠道为其筹集了10多万元,支撑他后续的护理费用。
经过各方帮助,张先生联系上了老家的亲属,得知瘫痪在床的母亲、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对他的思念。有了亲人的慰藉,张先生精神状态和病情很快好转。
4月19日出院时,张先生除了感谢温州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还表示回家后好好孝顺母亲,陪伴她安度晚年,同时尽自己能力为女儿赚些学费,尽父亲的责任。温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武说,对张先生的救助体现了慈善的力量,不仅让张先生从生命垂危到重新站起来,也彰显了温州善行天下的城市魅力。
据悉,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的“肤生工程”项目依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曙光医院等单位,利用全国义工志愿者平台,建立救助网络,精准帮扶农村地区难愈性创面患者。项目率先提出“千村千点”帮扶计划、“分层分级”精准帮扶模式。目前团队足迹已覆盖浙江、西藏、福建等地,深入调研8244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8次,精准服务难愈性创面患者200余人,受众已超10万人。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