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融合 创新 希望三个关键词解锁“大健康”
  • 作者:记者 张琳 孙余丹    通讯员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朱安欣 高拓   字数:1658   浏览:1421
  • 昨日的温州,群星璀璨,闪亮而耀眼。2021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主体活动之一“大健康”论坛如期而至。

    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余位中外院士及70余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线上线下齐聚一堂,他们用主旨演讲和圆桌会解码疫情背景下的“大健康”发展。

    受限于疫情,虽远隔千山万水,大洋两岸,但交流的热情近在咫尺,创新的活力触屏可及。

    关键词:融合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健康,是人类共同的愿景。为了同一个目标,国内外众多科学家以融合、开放、包容的精神,在生命健康的研究与大健康行业的发展方面,砥砺前行。

    在“大健康”论坛上,来自健康领域的院士专家,通过视频寄语论坛,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沛写下寄语:科技强国、青春闪耀;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这样寄语:世界发展靠科学,科学突破靠青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寄语青年科学家们,勇立潮头、走在前列、凝心聚力、蓬勃发展……在院士专家们的殷殷期待中,科学与青年,健康与未来,紧紧相连。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赵远锦教授说,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学科的交叉、整合,科学家们要跳出“一亩三分地”,以融合碰撞出科学的火花,让世界看到更多的“中国原创”。

    疫情背景下的大健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度,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关注。透过全球顶尖科学家的视野,我们看到了大健康引领美好未来的更多可能。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迈克尔·霍顿表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们携手合作,将能在本世纪消灭大多数疾病,这会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关键词:创新

    “四两拨千斤”的科学价值

    今年的“大健康”论坛里,孕育着“新”。

    论坛上举行了温州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顾问聘任仪式,葛均波、付小兵、张英泽、樊代明四名院士成为康复医学院顾问。康复医学院由温医大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接下来将探索全新的康复学科发展模式,培养新时代医学高端人才。

    “创新,痛并快乐着,充满风险。”中国科学院士葛均波举例,1929年世界第一例心导管手术是一次匪夷所思的创举;1977年世界第一例冠脉球囊扩张术开创冠脉介入治疗先河;2002年世界第一例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是心脏介入治疗的又一次革命……医疗新技术突破与融合创新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创新并非一日之功,也要经历无限打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的主旨演讲简洁有趣,他以明朝一只牙刷的发明远传海外为切入点,抛出一个问题——科技含量是否代表着科技价值?

    在《临床科研创新中的“四两拨千斤”》报告中,张英泽同样以用浅显易懂的小案例向所有人传递着,时刻保持创新思维、注重细节,能让“四两”杠杆翘起“千斤”地球。

    关键词:希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今年的青科会,温州医科大学的“院士林”里,又栽种下一批树木。

    在“大健康”论坛开始的前20分钟,参会院士们集合“院士林”合种新树苗。栉风沐雨,树苗茁壮,从木到林,这里承载着希望。

    “作为健康领域的青年科学家,既要有仰望星空、走在国际前沿的梦想,也要有在临床上为每个患者解除病痛的能力。”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程树群教授看来,“顶天”和“立地”的融合,能让青年科学家们在造福人类健康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论坛高峰对话环节,围绕《破“五唯”背景下科技转化、学科整合推动健康事业发展》话题,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隋梅花博士抛出观点“让教师回归本心,科研人员回到本质”。她说:“破‘五唯’最终都要回到‘立’,希望高校育人的同时,也把目光聚焦于维持施教者的纯粹,把良好的学术氛围传递给学生。”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连线“大健康”论坛会场,镜头前的她神采奕奕,温柔可亲。时刻关注着残疾人康复治疗,张海迪寄语“大健康”发展,希望全社会能加快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康复人才,加快推进康复科学研究和医疗能力供给,创新康复服务模式。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