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道德模范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标杆,是时代新风的引领者,他们的事迹传递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正能量。近年来,温州扎实推进道德模范选树工作,并涌现出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让温州“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美誉愈发响亮。
今年,我市启动第八届温州市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此次评选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聚焦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按照相关工作程序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类温州市道德模范。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14位第八届温州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 陈洁
高原上的“光明使者”
让藏区近万名患者重见光明
1973年出生的陈洁,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党委副书记,还是“川藏青光明行”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2012年8月,她牵头组建志愿服务队,奔赴海拔近4000米的青海省玛多县和久治县,为当地群众开展视力筛查、白内障手术等眼健康服务。10年时间,帮助近万人重见光明。
“对我们而言,这或许只是一台简单的手术,但对他们而言,却是期盼已久、重见光明的机会。”谈及选择奔赴青藏高原开展医疗公益活动的初衷,陈洁说,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强紫外线的长期照射,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病发率是沿海地区的10倍。然而,受当地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一些并发症如果未及时得到救治,甚至会导致失明。“作为一名医生,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的职责感,当看到他们需要帮助都会选择义无反顾的。”
这是一场不停歇的爱心接力。10年时间,先后开展19次“光明行”活动,足迹遍布川藏青高原16个贫困县(市)和150多个贫困乡村,累计开展全身以及眼科体检3万余人次,眼科手术3600余台,发放眼镜2万余副,为近3万名群众建立眼健康档案,帮助9000余人重见光明。
“光明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在陈洁看来,通过医疗队“输血式”的志愿服务,只能应一时之急,培养当地医疗团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原眼科医疗队”才是长久之计。为建立长效模式,近年来,陈洁一直致力于为合作藏区医院医生、护士以及视特殊教育教师开展各类短期培训或进修项目,为培养一批批“能做事、能创新、有情怀、有自信”的眼科人进行有力探索和实践。目前他们已培养藏族眼科医护人员18名。在她的牵头推进下,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帮助当地成立了眼视光中心11家,建立了眼科手术室3间,开设了低视力教室1间,设立了远程平台8个。
9月5日,陈洁代表团队通过视频形式参加“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眼下,她和她的团队已是满载荣誉、硕果累累,但她们大爱善举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继续坚守初心,履行一位医护人员的职责,让更多的群众远离眼科疾病,重新收获幸福。”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