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绿”满华枝总关情
  • 作者:舒展波    通讯员单位:温州日报   编辑:姜小玲   字数:   浏览:2924
  • 她走了,悄然如同一片绿叶飘落在和煦的微风里,那么轻盈,那么依恋不舍。

    她未离开,她的学生们时时怀念着她的音容笑貌,记忆着教学、科研、行医路上的诚意正心,那份绿叶般的呵护与关爱铭刻难忘。

    “她还在身边”,家里客厅的钢琴曲似乎还在她的指尖流淌着,温馨悦耳,作为副主编参写的《生殖内分泌学》的书稿已完成等着出版,85岁的老伴许康生摩挲着她的手机动容着,“备忘录里还有很多她牵挂要做的事……”

    上月,浙南地区“试管婴儿”创始人之一、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原副院长叶碧绿因病辞世,享年81岁。一个多月来她的同事、学生、家人等,一直以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敬仰之情,思念如潮,感怀深深。

    病床上自撰挽词——

    劳累毕生,为医学奋斗

    “劳累毕生,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严于律己,追求真善美永无止境”,这是叶碧绿与其先生合撰的挽词。许康生动情述说着:“挽词的上句是她在病床上用手机存写在记事本中的,这是她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我附上后句,是相识相知65年来,对她求真求新的真实写照。”

    叶碧绿,市区人,1936年出生,1987年破格晋升教授,为浙江省卫生厅重点学科带头人,2007年任《生殖医学杂志》副主编,参编出版了《英汉医学辞典》《临床生殖内分泌学》《生殖内分泌与妇科疾病手册》,主编《绝经与健康》等多本医学专著,被行内认定是“我国妇科内分泌学的创始人”。

    她身上有着永不知道停歇的劲头,哪怕是上半年生病的前几天,还忙着编辑校对同事将出版的专业新书,撰写打印发言材料,抱病主持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在温举行的医学论坛,近两个小时的参与中仍谈笑风生,轻松而愉快。女儿许捷幽咽着:“她一直在勤奋工作,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那里我学到了很多。”

    温医大附一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林金菊感伤道,今年6月去病房看望叶老师,当时两人紧握双手。“她说,最惦记的就是生殖医学中心。”这句话,让林金菊感动至今。

    “她把医教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哪怕是在病危之际,还与学生们说,希望能再延续一年时间,把手头的事务清理完毕……”提起病床上的些许往事,许康生揪心地说,“她走得太匆忙了。”去年,为纪念“叶碧绿教授从医从教58周年”,他将多年来存储的100多张有关她的光盘浓缩集结,记录下人生历程中的点点滴滴。“现在她走了,真不忍心再看了”。

    试管婴儿催生者——

    杏林妙手,绿叶般的呵护

    绿色充满盎然生机,透露着生命与活力的气息。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教授陈贵安赞许道,作为医者,她始终不脱离临床工作,不脱离实践,在妇产科、计划生育、妇科内分泌、辅助生育领域均有造诣。她行医重教,培育学生不遗余力,对待患者春风化雨,总是施与绿叶般的呵护。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黄荷风教授说:“我见证了您‘孕育’了浙南地区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您是浙南地区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您值得我们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治病救人是她儿时的憧憬梦想,1964年,叶碧绿以优异的成绩步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大门,攻读妇科内分泌专业研究生学位,师从国际知名临床生殖内分泌专家、我国女性生殖医学开拓者和奠基人葛秦生教授。四年锻炼,学业精进。1982年,刻苦好学的她又成为改革开放后我省首批出访加拿大的访问学者,在国际妇科内分泌及不孕症研究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辛勤耕耘默无言。1984年开始,叶碧绿担任13年的温州医学院副院长岗位,走上一条医,教,科,管多元的医教之路,在汗水与辛劳中收获到了成功和喜悦。由她主持的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她是温医大妇产科硕士生点的创始人,在温州率先开展药物流产及其科研工作以及腹腔镜检查。”她的第一个研究生、英国国王大学医学院高级顾问、博士生导师李晓峰动情地说,叶碧绿60岁还牵头筹建附一医的生殖医学中心,目前,出生健康婴儿已有1万多例,专业水准在国内外处于先进地位。

    杏林妙手,播洒着幸福的种子,给许多家庭带去了欢乐,她也由此在患者心目中塑就了一流的口碑。

    晚年愈发不服老——

    学车练琴,开出碧绿诊所

    就像一片绿叶,把一份自然的美展示与人,清新亮丽不萎弱。

    “做什么事情只要你想做,永远都不会晚!”她常常这样激励周边的同事和学生。她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她英文功底很好,每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作报告,仍在家里对着摄影机、录音机反复准备,这不仅是为控制好发音,还要把握报告的时间。每天都要看从国外传来的专业英文资料,重视知识更新。

    许康生说,68岁那年她还考取了驾照,带上家人出行旅游。前年,她报名学习弹钢琴,“碧绿钢琴笔记”上娟秀的字迹、音符都是手写描录上去的。闲暇之余,舒缓动听的钢琴曲在客厅里回荡着,至今久久难忘。

    毕生所学,施惠于人。越进入晚年光景,她越与时间赛跑。79岁高龄,她在市区南浦路开设“碧绿妇科诊所”,期望把自己一辈子的积累服务于更多的患者。40个平方米的诊室,仪器设备俱全,每天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曾说,开诊所不是为图赚钱,是为了近距离发现、掌握新症状,为学术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儿子许征对她的事业很支持,“做个好医生是她的坚守信念,她对待患者细致精心,病案分类建档,还规定自己的诊所拒收红包,实施便民普惠处方,两年时间治愈不孕不育病症100多例,墙上赠送的一面面锦旗,是对她最好的信任和褒奖。”

    师门信物传三代——

    碧绿长青,激励后辈前行

    弥留之际,她强撑着身子,用颤微的手写下:“永远怀念学生们……”

    “我们特别想您,愿您一路走好”。她走了,上千人来送行,泪雨滂沱,思念如潮。

    “您教导大家将‘科学严谨’作为一生的座右铭。对待困难的果敢和坚毅,面临考验的从容与气魄,30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温医大附二医生殖中心主任赵军招泪水潸然说,如今,碧绿老师教授的19名研究生都已经成长为国内外生殖医学界的精英骨干,她永不放弃、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始终指引着我们。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徐琳回忆道,她对每一位学生都是爱护倍加,毕业后,我们在天南海北的情况她都耳熟能详。她的精神、她的爱护一直激励着我们在医学的道路上奋进前行。

    近期受聘、将赴英国国王学院工作的博士后林仙华,是她的关门弟子。提起恩师,那份提携关爱让她刻骨铭心:“上半年碧绿老师说有个出国深造的机会,极力推荐我参加,并帮我写英文的简历,联系英国的学校……她常常勉励我们,‘人生只有努力了,才不会后悔;只有努力了,才会欣赏到前方的美景;只有努力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会传承叶老师的碧绿精神,并将它发扬光大!”

    20年前,她的恩师葛秦生教授将一只激光指示笔转赠给她,寄望她在医学征途上明悉方向,不断攀登事业有成。如今,叶碧绿家人把这传承了两代的师门“信物”转赠给了林仙华,期望把三代的师生深情和事业接力下去,让碧绿的叶子永远葱葱郁郁,孕含生机……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