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网:温医大实践队走进之华工作室 感受“镜画”的精神
  • 作者:黄温勉 蔡丽梦    通讯员单位:温州网   编辑:小玲   字数:   浏览:2698
  • 温州网7月14日讯(通讯员 黄温勉 蔡丽梦)踏入之华工作室,一下子就被墙面上密集整齐的玻璃银光刻作品吸引住。这些展品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看上去还像是新做出来的。项之华便是这家工作室的主人,同时也是温州乃至全国唯一一位掌握玻璃银光刻的匠人。一把刮刀,几支工具笔,蜡,镀银液是他的基本行当,娴熟的手法传承了一代人的信仰,青丝变白丝,不变的是那份“工匠精神”。

    为学习非遗文化,研读工匠精神,74日,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扬其志”实践队走进位于温州经开区沙城街道八甲村的之华工作室,拜访玻璃银光刻艺人项之华。玻璃银光刻是浙江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于20076月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同许多手艺一样,玻璃银光刻的制作需要耐心。实践队员在项之华的指导下,顺着打印纸雕刻简单的图案。“没那么好刻,控制不好力度就会刻出去。”体验完的实践队员分享感受说到,“我真的不敢想象墙上的那些作品要花多少精力。”

    坚持每日创作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没有市场,难以和百姓生活需求对接的情况下,玻璃荧光刻就更难融入日常生活。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项之华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走进社区和学校,改良制作材料让孩子们更容易上手雕刻,使濒临失传的玻璃银光刻重现生机。

    欣赏着项之华的展品,亲身体验后的实践队员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完成一幅作品所需要的耐心,和十几年如一日坚守一项手艺的专注。什么是“工匠精神”,对老手艺人来说,就是用心制作,精益求精,而于医务工作者,也是同样的诠释,均是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也守护和传承着工匠精神。路漫且险,更需要一路坚守信念。当回顾自身,将手艺路与医路相比,会发现行走医路同样需要这种精神,耐心扎实地学习,从一而终地持守热情

    原文链接:http://news.66wz.com/system/2016/07/14/104882331.s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