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宫颈癌疫苗进口注册申请获批 杭州籍发明者周健博士遗孀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
  • 成都商报:他有十几项发明 宫颈癌疫苗还不是最好的
  • 作者: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牛亚皓    通讯员单位:成都商报   编辑:陈伟   字数:   浏览:2672
  • 食药监总局日前批准了葛兰素史克公司预防用生物制品——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的进口注册申请。该疫苗将为我国宫颈癌预防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已故中国癌症研究专家周健是成功开发全球第一种宫颈癌疫苗的科学家之一。

    昨日,身在澳大利亚的周健博士的遗孀孙小依,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独家专访。周健去世17年了,她说,仿佛就在昨天,“周健如果九泉之下有灵,看到在内地可以用了,你说他多开心呀。”

    对话背景

    1977年 杭州人周健考入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大学期间,他和同学孙小依相恋。

    1982年 大学毕业后,周健考入浙江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两年后,周健考入河南医科大学攻读博士。

    1986年 博士毕业后的周健进入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1988年 周健申请到位于剑桥大学的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肿瘤和病毒实验室做研究。

    1989年 孙小依来到他身边,成为他的助手,一做就是8年。

    上世纪90年代末 周健在剑桥大学期间结识了弗雷泽。两人随后在澳大利亚开始宫颈癌疫苗的研究。他们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了HPV病毒样颗粒,为宫颈癌疫苗研制带来了重要突破。

    1999年 正当这种疫苗进入全面临床试验时,年仅42岁的周健不幸因病去世。

    2005年 美国默沙东公司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研发出全球首个宫颈癌疫苗。

    2015年 周健和弗雷泽荣获欧洲发明奖。孙小依上台为周健领奖。

    我很欣慰

    终于可以用在所有国人身上了

    成都商报记者:周健发明的疫苗要上市的消息,您看到有什么感受?

    孙小依:我是昨天在同学群里看到的,我挺高兴。弗雷泽教授在越南,我告诉他,他回复说:good news!(好消息!)今天好多消息,手机爆掉了。消息振奋人心,疫苗终于可以用在所有国人身上了。很多朋友组团去香港打针。现在不用去香港了,多好。澳大利亚从2006年用到现在,十年了,很有效。内地早一天用上,我很欣慰。

    成都商报记者:您在忙什么呢?

    孙小依:我刚下班,正在开车往家走。我现在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附属医院的眼科工作,有时也到私立医院打打工,平时工作很忙。现在我的爸爸妈妈和我的儿子也在澳洲,儿子29岁了,以前学过一年脑外科,后来改行做工业设计,和我和他爸爸专业都不一样,他晕血(笑)。

    他挺好玩

    他很长时间不放手,我心里说糟了

    成都商报记者:您和周健是在大学期间谈的恋爱吗?

    孙小依:是呀。我是195611月出生,他是19572月出生,我比他大几个月。我们都是杭州人。1977年我们都被推荐上了温州医科大学,是恢复高考后这个学校的第一届学生。上大学前,周健在杭州一个工厂当工人,我则到杭州的一个县插队。

    有一次搞活动,我们要到一个船上,我跳上船的时刻摇摇晃晃快掉到河里了,周健一把把我抓住了。上了船,他很长时间不放手,我心里说糟了。因为那时的环境和现在不一样,大学同学不让谈恋爱。

    当时周健在船上给我写了一个条子:“我们不会影响学习的,我们比谁学习好。”之后就偷偷摸摸谈恋爱,给彼此写信,信件通过一个同学周转。信都是利用拿饭盒时转,不然容易暴露,很像地下工作者。

    成都商报记者:周健在上大学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小依:觉得他挺好玩的。他学习成绩也好,勤奋又很聪明。他从小就很调皮捣蛋。他妈妈告诉我,他在上小学三五年级时,她下班了邻居就排队去告状。比如邻居家晒面粉,他就扔一个黑东西进去;家里小到手表大到缝纫机,他一定要拆开了再装上去,天天问为什么。

    后来我去眼科,和他用一个实验室,他在实验室整天嘻嘻哈哈,我们都要把门关掉。他很幽默,每次和他吃饭我都忍不住喷饭。他做学术交流爱说实话。他很直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最讨厌人家说谎。

    他很感恩

    申请专利,他把弗雷泽的名字挂上

    成都商报记者:他一路从研究生到博士到博士后再到出国深造,您曾说过他是运气好,为什么?

    孙小依:他碰到的导师都很好,对他都好。他觉得这是人间宝藏。他上研究生,三年课程两年就毕业了,论文在国外都发表了。硕士毕业后,他爸爸有一天看人民日报,说上面报道河南医科大学沈琼教授在招博士生。当时很难,他考上了。

    成都商报记者:但是为何导师们都对他那么好?

    孙小依:他主要是勤奋。他很感恩,对老师很感谢。你看他所有的文章都挂老师的名字。弗雷泽其实是我们的boss(老板),他觉得弗雷泽在帮他,病毒疫苗是周健做的,但申请专利他就把弗雷泽的名字挂上。因为感恩,所以上帝很照顾他。而他去世那么多年,弗雷泽发表演讲还常常提到他。

    他的成果

    最后的发明,现在成果还没有出来

    成都商报记者:这个病毒疫苗研究的难点在哪里?

    孙小依:这个病毒疫苗难点在于在动物模型中无法显现,研究起来很困难。做人工合成,最初被认为是天方夜谭。有的实验做了半年都没成功。他做不成就赶紧换。他第一个用病毒颗粒做疫苗,合成一个像稻草人一样的颗粒。这是一种新的理论,也创造了一种方法论,现在很多研究都在套用这个方法。

    成都商报记者:这个疫苗的发明是不是他最自豪的?

    孙小依:他一共有十几项发明,这个还不是最好的。1998年时他就告诉我,这个不算什么,另外一个做出来更有意义。这是他最后的发明。

    成都商报记者:这最后的发明是什么?

    孙小依:现在成果还没有出来,我不好说。现在处于临床三期阶段。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他曾告诉我,如果这个成功,他的名字要出现在教科书上。

    成都商报记者:您做了他8年的助手,第一次病毒的人工合成是诞生在您的手里?

    孙小依:天赐良机。我也有运气,见证了一个关键时刻。

    他若还在

    最在乎的是国人能不能用上疫苗

    成都商报记者:您觉得周健没有看到最终的成果他遗憾吗?

    孙小依:他很谦卑,不会把这个事情看得太重。申请专利后,澳大利亚好多家电视台来实验室采访,他不想接受采访,一听说就抱着兔子笼子往动物房跑。他当时“走”时不知道成还是不成。我觉得他要是活着,最在乎的是疫苗中国人用不用。

    成都商报记者:他的去世显得很突然?

    孙小依:太突然了,对家人来说像房塌了。他在上大学二年级时得过一次肝炎,后来好了也没复发。他的死因,最后诊断为感染性休克。38日通电话,他还说给儿子带礼物。39日他已经过世了。太突然……没注意休息……我也不懂……1999年,好像就在昨天。

    成都商报记者:多年过去,周健发明的疫苗终于要在中国内地上市了,是不是挺感慨的?

    孙小依:我就想,周健如果九泉之下有灵,看到在中国内地可以用了,你说他多开心呀,我也开心。

    共同研发者忆周健:

    病情恶化后,他坚持回到中国

    和周健一起研发出宫颈癌疫苗的伊恩·弗雷泽教授,目前是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大科学家,对于周健的离世,弗雷泽教授感到非常惋惜。

    弗雷泽教授称,19991月,周健当时告诉朋友称他身体不太舒服,他曾督促周健去看医生。但在其病情恶化后,周健却拒绝采用西方药物治疗。“他坚持回到中国,坚信他的病或许能够被(传统的)中国医生所治愈。”没人能够劝服他。“他曾经在布里斯班看过医生,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周健是那种一旦拿定主意,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他和我说得很清楚,回到中国才是对他最好的。”

    弗雷泽一直都承认,周健是宫颈癌疫苗的共同研制者。但关于两人的合作,弗雷泽称他们两个是平等的,“我们都有着相同的想法。”

    周健在疫苗中所做的贡献也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曾说,全世界数千万的女性都欠周健一声谢谢。

    成都商报记者 王雅林 综合人民网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