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自己躺在病床上,还给人诊疗。他曾说过:给人治病是种享受,怎么会累呢? 可是这回,他是真的累了——
  • 温州都市报:肯给病人修脚的皮肤科专家张自模去世了
  • 作者:何群芳    通讯员单位:温州都市报   编辑:朱雪芬   字数:   浏览:3110

  • 张自模生前照片。家属提供

    行医近50载,在鸡眼高发的年代,作为一名皮肤科主任,用修脚技术为患者消除病痛;退休后75岁高龄的他还在给患者看病……2月26日下午,市民熟知的皮肤科专家张自模去世,追悼会将在3月3日举行。昨天,记者采访了张自模的亲友,听他们讲述老人的生前点滴。

    人物名片

    张自模,福建省长汀县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原主任,副主任医师,温州医学会名誉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浙江皮肤科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长汀一中高中毕业,1959年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1961年~1996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工作至退休。著作《足病修治疗法》由江西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医学论文多篇在浙江报刊发表。1985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科技成果奖。

    儿子:父亲对病人比子女耐心多了 上午的门诊常看到下午一两点钟

    在张小瓯的眼里,父亲是名忙碌的好医生,但算不上一名好父亲,“他对病人比自己的孩子要好得多。”张小瓯说,即使早过了下班时间,只要有病人进来,父亲也不会将他们拒之门外,总是很耐心地倾听病情。张小瓯说自己从没见父亲有准时下班的时候,把上午的门诊看到下午一两点钟,是家常便饭。

    一次,有一家五口人面带忧伤找到张自模家,其中一人脸上的黑痣被其他医生诊断为恶性病症,导致全家惴惴不安。他们特地打听到张医生,要求复诊给个“准信”。经过张自模细致诊疗,肯定剔除了恶性病症的可能,一家人一扫愁容,开心离去。“在皮肤病治疗方面,父亲独到的方法受到更多病人的推崇。比如带状疱疹经治疗后,常会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而父亲通过中西结合的方法,几乎不留后遗症,消除了病人的痛苦。”张小瓯说。

    由于皮肤病会反复发作,这时候父亲就会耐心鼓励病人:要有信心,一定会好的。“但他对我们兄妹三个却没有那么好的态度了,难得辅导一下功课就会不耐烦,说:我小时候也从没有人管我,学习都靠自己的,你们也得靠自己。”

    “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很严苛。”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剩饭、掉饭粒,更不能在菜碗中翻拣,否则就会被责骂,生气时甚至一筷子就打过来了。“父亲认为,挑拣好吃的、块头大的菜,这是种自私的行为,也是很不礼貌的。”

    妻子:他说治病是种享受 摔伤了躺病床上还给人诊疗

    张自模爱书如命,书柜里摆满了大量各科各专业的医学书籍。他的妻子陈淑莲退休前是温医大附一院手术室的护士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夫妻两人的月工资加起来有100元左右,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是很拮据的。“每月工资有三分之一被他买了书,而且我每个月还要寄些钱给瑞安老家的亲人。”陈淑莲说,每次去菜场买菜她都是买最便宜的,甚至每个月还得向工会借钱度日。

    家中的书越堆越多,占据了不大的房间,连转身、走路都有些困难,但张自模却不允许妻子将旧书卖掉,他大学时读过的书甚至都还留着。“平时除了坐诊、开会,其他时间都在看书。”陈淑莲说,以前家里用桶装煤气,都是她去搬回的。

    1996年,张自模退休。本以为生活可以过得悠闲一点了,但他还是闲不下来——不断有病人找上门来,于是家里开了诊所,以方便病人。“有一次他摔伤,躺在病床上还给人看病,问诊之后起不了床,就念药方让我记下来。”

    “他不肯歇下来的。说给人看病是一种享受,怎么会累呢?”陈淑莲说,一直到4年前他才不得已停诊。

    同事:年轻人不愿意干的修脚 作为科室主任,他肯干

    李智渊,温医大附一院原院长、张自模的同事。在他的印象中,张自模平时不大爱说话,但做事非常踏实、肯干。

    李智渊说,那时候由于卫生条件不够理想,以致患鸡眼等脚病的患者很多。鸡眼类的疾病,看起来好像很小的病,但因为常发生在足底,患者一走路就会痛,有时痛得难以忍受,并可历久不愈,影响生活和工作。

    要医治这些脚病,只能用刀将患病处割除。“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和个人卫生都不怎么好,这个活,一般的年轻皮肤科医生都不愿意干,但张自模却不嫌,一个科室主任经常在诊室内为病人干起修脚工的活。”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