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有多少“四眼娃”?近视眼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又该如何预防呢?上周末在温州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近视眼研究大会暨中国第一届近视眼研究大会上,温州医科大学—依视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WEIRC)公布了对温州2000名8-9岁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近视,其中近视600度以上占了10%。
三成八九龄童近视 与广州上海持平
2013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依视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立。这两年来,现任法国依视路集团高级研究员、温州医科大学—依视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杜熊(Bjorn Drobe)博士带领团队,对温州4所小学开展了横断面研究和纵向随访,监测小学生近视的进展,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研究已监测过2000名8岁—9岁小学生,其中近视的学生占30%。研究中心还测得,温州18岁左右的青少年近视率高达80%。 杜博士说,这几乎和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持平。
研究中选取的4所学校,有一所为山区学校,其余三所都位于市区。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市区学校的近视率明显高于山区学校,而且综合实力越强的名校,学生近视率越高。
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除了生活中会有一些不方便,还会对今后眼睛的健康带来隐患。在杜博士看来,近视发生的越早,近视度数加深也就越快,成年后患眼疾的风险也在加大。目前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导致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青光眼又很容易致盲。他预测,未来的中国,高度近视致盲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玩手机电脑未必近视 近距离用眼才是主因
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究竟有哪些原因导致?记者了解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引发近视的两大主要原因。
杜熊说,如果父母双方都近视,那么孩子患近视的概率会高出普通孩子6到7倍。另外,实验表明,亚洲人比西方人似乎也更容易近视。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在美国一个高校,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在学习压力、生活习惯等方面近乎一致的情况下,中国孩子却更容易近视。
环境因素方面,杜熊强调,市民普遍认为玩电脑、玩手机、玩IPAD是导致近视高发的原因,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电子产品与近视之间有直接联系。”但是,不管是看书还是玩电子游戏时,错误的姿势导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则是引发近视的一大重要因素。
看书时喜欢趴着看,玩游戏时眼睛紧紧挨着屏幕,这些姿势都会对视力产生危害。近距离用眼看书时,眼睛焦距将落在书本后方,此时人眼会进行自动调节。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致使眼的调节功能过度使用,眼睛就容易疲劳,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径变长,形成近视。
学龄儿童眼睛 应该半年检查一次
杜熊提醒,如果发现视物模糊时,应当及时到眼科就诊。目前近视无法治疗只能预防,因此科学用眼是保护视力的最好办法。
预防近视,首先要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这将有助于降低近视眼的概率。此外,在看书玩电子游戏时,眼睛与书本或屏幕要保持约33cm的距离,大约一只手臂长,这样可以避免近距离用眼。
但如果确诊为近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控制近视进展的速度。杜熊说,配戴眼镜是最基本的矫治方法。研究表明,不配戴眼镜者近视的进展更快。对一些近视发展特别快的儿童,目前临床有一些办法能够延缓近视的发展,例如配戴特殊设计的接触镜,也就是俗称的隐形眼镜,包括RGP和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
杜博士提醒,要定期进行眼睛检查,学龄儿童常规半年检查一次,如果近视进展快,或者父母近视者,间隔还要缩短。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6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病率明显增加,在这一时期也要特别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蓝光和近视的关系,所以市场上防蓝光镜片并不能有效阻止近视的发生。同时,也尚未有证据表明任何食物或者保健品有助于护眼,不要盲目进补。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