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疑难杂症的挂不上专家号;而挂上专家号的,很多只是简单病症,这种怪象将被一种新的医疗模式打破。昨日,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部开始,通过层级转诊的模式,让有需试行团队医疗新模式求的患者能更快地看上专家号。记者从省卫计委了解到,团队医疗模式在全省尚属首创。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眼视光医院时,发现一些门诊室的牌子已换成“知名专家团队门诊”,诊室旁边的墙上还挂着团队介绍。
据院团队医疗模式负责人、院长助理吴文灿介绍,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的一句话催生了该院团队医疗模式的推出。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针对老百姓关注的挂号难问题,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要推广预约诊疗,推广专家团队诊疗,通过团队初诊,把疑难重症推荐给专家。
李斌对医疗服务改革的这番表态让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院长瞿佳坐不住了,立即要求医院尽快启动团队医疗模式。吴文灿称,事实上,此前院方已经在谋划团队医疗模式了。因为专家号源有限,大部分患者都想挂专家号,导致专家号一号难求,黄牛倒号现象屡禁不绝;而因为没有分层诊疗,专家接诊的大部分患者,可能病症非常简单,普通住院、主治医师即可处理,这对专家资源造成浪费。
那什么是团队医疗模式呢?吴文灿介绍,所谓团队医疗模式就是患者先挂专家团队号,由专家团队里的其他成员完成初诊,病情确实复杂的患者,再转给专家诊断,让真正有需求的患者能看上专家号,而专家们则可以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
瞿佳认为,这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可以缓解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实现了专家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可以给群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我早上八点就来挂吴文灿医生的号了,但被告知已经满了,于是就挂了一个普通号。后来经过医生诊断,需要转给吴文灿医生进一步诊断,他们就直接帮我预约了。”患者柳女士告诉记者,这种新模式确实挺好的,让病人觉得很贴心。
据悉,目前医院已推出由吴文灿等知名专家领衔的六个专家团队。记者了解到,截至昨天中午11时,共有77名患者挂了吴文灿团队号,其中两例经初诊转诊给吴文灿,团队医疗模式初运行顺利。
>>>对话
团队医疗给百姓看病带来哪些变化
——专访眼视光医院院长助理吴文灿
团队医疗,对于很多普通市民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但这却是今后医疗改革的一个趋势。那么它的实行会给老百姓看病带来哪些变化,团队医疗的资历如何,挂号费怎么收?昨日,记者带着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专访了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团队医疗模式负责人、院长助理吴文灿。
记者(下简称“记”):知名专家团队由几位医生组成,他们的资历怎么样?
吴文灿(下简称“吴”):一个团队中一定会有一名主任医师,即知名专家,不同的专家团队中会配备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等。
记:初诊医生能准确把握病人的病情,来确定是否需要转诊吗?
吴:这个绝对可以放心,就拿我的团队来说,我带了他们至少五六年了,多的甚至十五年。哪些病他们能看,哪些病吃不准要交到我这里,我们彼此之间都已经有一个默契。其实,从这方面来说,团队医疗模式也有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有助于经验传承。
记:挂团队号的话,门诊费怎么算呢?
吴:门诊费与普通号一样,如需转诊给专家的话,再收专家号的门诊费。
记:市民以后还能直接挂专家号吗?
吴:可以,但专家号限量,而团队号是不限号的,所以真正需要到我这里看的病人,其实是更方便了。
记:如果市民挂了普通号,能转诊给团队成员或者专家吗?
吴:只要病情符合转诊标准,普通号也可以转诊给团队成员。团队成员经过专业诊断和辅助检查后,根据患者病情将需要专家诊治的患者,通过纵向诊间转诊方式预约专家诊疗。而经过专家诊治过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由专家本人预约复诊,或下转给团队其他成员进行复诊,形成双向转诊机制。此外,专家团队的患者中,如有病情紧急或复杂的,符合住院治疗标准的,可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收治住院。
>>>部分专家团队简介
吴文灿团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从事眼科临床近20年,擅长视神经疾病、眼眶疾病、泪道疾病的临床诊疗,尤其在外伤性视神经疾病、复杂性眼眶骨折及肿瘤、甲状腺相关性疾病、泪道阻塞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晓玲团队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眼底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从事眼科特别是眼底病临床、教学、科研20多年,在眼底病影像学诊断和激光治疗各种眼底病等方面独具特色。
宋宗明团队
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杂眼外伤、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常见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熟练掌握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技巧,对眼底复杂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的理解;尤其擅长25/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
陈蔚团队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各种角膜与眼表疾病的诊治和各类角膜移植手术,擅长深板层移植、内皮移植和闭合式穿透性角膜移植。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