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是此次教育部批准设立儿科学专业的全国8所医科院校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所设立儿科学专业的医科大学。温医大在儿科方面有哪些优势?在儿科人才的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吕帆女士日前接受温都记者专访,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1
38年培养近2000名儿科人才
温都记者:为什么温医大能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批设立儿科专业的医科大学?
吕帆:这得益于温医大对儿科医学教育的坚持。
儿科学是临床医疗系统里一个非常大的领域,社会对儿科的需求一直很强烈。而温医大也一直在坚持培养儿科医学人才,即使在1998年,国家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优化,把儿科学专业纳入临床医学专业,我们仍坚持为温州、浙江乃至全国输送儿科医学人才。据统计,从1978年至今,我校已为社会输送儿科本科毕业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500人。
1998年,国家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儿科学专业不再独立招生。虽然从2002年开始,我们停招儿科学专业本科生,但坚持培养儿科人才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留。我们调整了培养策略,一方面从临床医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中(从大四阶段开始)分流30名左右的学生,设立临床医学儿科方向班;一方面以数据和事实为例,“游说”政府调整招生政策。为培养更高素质的儿科医学人才,我校于2009年开始独立招收儿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
撑起浙江儿科事业
“大半江山”
温都记者:温医大在儿科方面的人才储备情况如何?
吕帆:我们坚持了,我们也确实有所作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儿科(呼吸)入选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学已成为浙江省儿童医疗、保健、研究和教学中心之一,学科影响力遍及浙江全省,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儿科学科在温州医科大学有近60年的历史,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儿科人才。近年来,在对1100名温医大儿科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其中从事儿科工作的占70%,在浙江省内担任医院院长职务的20余人,担任科室主任的200余人,可以说撑起了浙江省儿科事业的“大半江山”。
儿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带动了温州儿科医疗事业的发展。学校于1988年设附属儿童医院(1991年命名为“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近3年平均年门急诊量118余万人次,医疗辐射全省各地及闽北地区。
3
多措并举缓解
“儿科医生荒”
温都记者:获批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对温州医科大学意味着什么?缓解“儿科医生荒”的现象,学校还有哪些举措?
吕帆:儿科学专业的获批使儿科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前移,这是好事情,但同时也是挑战。
面对儿科医生的缺乏,怎样才能引导最优秀的学生选择临床医学,选择儿科学?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对专业的热爱,并渗透到学习的细节中?学生毕业后,如何保证他们留在这个领域,并且有所建树?这些对于对学校来说,都是一个个挑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要创新,要更加注重人才的社会责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儿科学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儿科医生培养体系,努力把儿科学专业办成全国医学院校中的龙头专业、特色专业。
希望通过一批学校先试先行设立儿科专业,带动更多的学校去培养儿科医学人才,从而形成全社会重视儿科人才培养的格局。人才培养的源头解决了,加上医疗政策、教育政策、人事薪酬制度等对儿科的扶持,儿科“医生荒”将会慢慢缓解。
温医大儿科教育 大事记
■1958年,我国著名儿科专家黄达枢教授组建了温州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1978年,温州医学院成立儿科系。
■1979年,成为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2年,停招儿科学专业本科生。
■2009年,独立招收儿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儿科医学界 部分杰出校友
■沈晓明 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儿童环境医学、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主要开拓者(现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孙锟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
■陈超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赵伟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儿童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专业科室主任
■林锦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儿科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