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大副教授、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市政协委员 林巧爱
《意见》节选
每当热闹的春节结束,许多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城,在温州的农村地区,总会上演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的伤心一幕。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从中央政府的层面发布全面针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意见。
个别“只生不养”的留守儿童父母可能面临多种处罚,《意见》再度引发了全社会对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关注。
破解留守儿童问题,要如何进行追责?追责之余应如何从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入手?两会期间,留守儿童话题成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要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保护机制。对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半年以上的父母或监护人,相关人员可依法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将依法立案侦查。
一个故事:9岁女孩照顾爷爷奶奶起居
文成女孩小曼,出生没多久父母就离异了,她跟着爸爸生活。2岁那年,爸爸外出打工,把她寄养在山区的农户家里。
从此,小曼就像个流浪儿童,一会儿被送到这户人家抚养,一阵子后又被送到那户人家。到她5岁那年,她一共被5户人家抚养过。
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小女孩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在这个连一扇窗户都没有的石头房里,除了要照顾自己,她还要学会照顾70多岁患有精神疾病的奶奶和年迈多病的爷爷。
每天早上5点,小曼便要起床烧早饭,并准备爷爷奶奶的中饭,之后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下午放学回家后,继续烧饭,再给爷爷奶奶洗澡。忙完一切后,她才有时间坐下来做作业。
在城市里,有许多跟小曼同龄的孩子,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身为留守儿童的小曼,却以非一般的能量支撑着自己的生活。偶尔,当她撑不住了,比如夜里要带身体不适的爷爷去医院看病时,她才会偷偷地哭泣。
“三年前,我们走访留守儿童时,发现了小曼的情况,那时候她还只有9岁。那天晚上回单位后,我当即跟小曼的爸爸打了四通电话,请他务必想办法回老家看看女儿。电话中,小曼爸爸回答我,让女儿留守在家,不是不爱,而是一种无奈,如果他不外出赚钱,全家人都要饿死……”昨天,市妇联儿童部部长王素芳说,虽然如今小曼爸爸已经回到老家打工,但是小曼的事情让她印象深刻。
一个心愿:让所有孩子在父母身边成长
近年来,全市妇联系统每年都会统计留守儿童数据。2012年,全市共有9万多名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同时外出打工,有的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寄送在亲戚家,或者是爱心妈妈的家里,中学生会选择上寄宿制的学校。
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孤单,是王素芳作为儿童部部长的愿望。4点半课堂、夏季小候鸟行动、每个周末蓝天俱乐部、圆梦行动……近年来,市妇联坚持以“共享蓝天”为主题,全面推进留守儿童这个特殊困境儿童关爱行动,同时也努力丰富他们的生活。
然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并不完全可以替代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所以,如何唤醒农民工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妇联部门特地拍摄教育视频,每年过年期间,组织全市80多万名留守儿童家长一起观看“我们怎么做父母”的视频故事,希望唤起他们内心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几年的努力,得到了些许成效。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多了,他们或主动回来看望孩子,或通过电话与孩子保持沟通联系。光从数据来看,2015年我市留守儿童的数据已降至57892名,比2012年少了3万多名。
“虽然留守儿童人数在减少,但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身边快乐成长。”王素芳说。
委员呼吁
温医大副教授、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市政协委员 林巧爱: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大工程 得解决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
几年前,我做过一份关于华侨留守儿童的调研。在调研时,我发现温州不仅华侨留守儿童多,山区地方也有许多的留守儿童。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留守儿童长期没有得到父母关爱,会带来哪些后果。那是一种心灵上的缺失,情感上的冰冷。乱花钱、厌学、吸烟;打群架、故意伤害他人……这几年听到的故事真的太多太多了。而我接触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大多数未成年人来自问题家庭,而相当一部分儿童是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也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应该是个系统工程。目前要追究“只生不养”问题,还需要解决很多现实尴尬。
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孩子就学问题。
父母到外地打工,在办好一张暂住证后,如果可以凭暂住证安排孩子到当地的公立小学读书,享受当地孩子同等待遇。那么,有哪个父母愿意跟孩子分开呢?
有了就学保障,我认为还需要有适当的奖励制度。比如说,父母带着孩子一同在外打工的,肯定要租大一点的房子,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从经济上解决他们的难题,也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泰顺县妇联主席、市政协委员 林月:多方合力编织留守儿童保护网 政府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对于处罚“只生不养”的留守儿童父母,我认为执行会有难度。因为除了现实压力,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的农村,如何界定和处罚“只生不养”也是难题。
2015年,泰顺县留守儿童有1万名左右,是全市最多的。这几年,我们为留守儿童做了很多关爱工作,取得了不少良好的效果。但是留守儿童群体庞大、矛盾凸显等问题的解决是不容等待的。在国务院公布的《意见》中,基本原则之首就是坚持家庭尽责,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因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突出家长责任,避免“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救助保护机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建立健全并非一方之力,而需要政府主导和全民关爱。一方面,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确保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效开展,完善服务体系,要加大困境留守儿童救助,强化不当监护干预,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加强对家长或监护人的指导、重视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要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组织等,凝聚力量,彼此互动,统筹帮助,有效关爱。
关爱留守儿童的最终目的,是让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不再存在。正如《意见》中强调的除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外,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政府应有更务实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减少父母与子女时空分离,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