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人大代表林敏写下两会热词。
昨天,市政协委员陈亚东写下两会热词。
昨天,代市长张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市已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市县两级门诊药费和住院药费实现“双下降”,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两会期间,温都“四人订制”记者来到医疗相关部门和单位,了解智慧诊疗和分级诊疗在我市的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推行“智慧医院”“智慧诊疗”“分级诊疗”,建成全省首个区域智慧健康手机APP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覆盖,为基层医院“输血”,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成绩:千名医生下派,工作3万多天,预约挂号415万人次
针对我市医疗服务,市卫计委曾作出了一份2015年“年终总结”:
通过“智慧诊疗”建设和“分级诊疗”推进,我市老百姓“看病难”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在“智慧卫生”建设方面,我市建成全省首个地市级诊疗数据一级交换平台,304家公立医疗机构可调阅省市级医院近两年的诊疗数据。我市建成的区域智慧健康手机APP平台,2013年至2015年,联合预约挂号累计415万人次,预约数量居全省首位。
在“分级诊疗”构建方面,我市去年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并在全市成立34个医联体(医疗集团),涵盖163家医疗机构,全年下派1000多名医师,工作时间累计3.36万天。通过“双下沉”,重点帮扶县级医院学科建设。
医院门诊挂号排队人员少了
现 状
前天下午2时30分,正值挂号就诊高峰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厅里的挂号窗口前基本没有长队,患者的逗留时间基本不足一分钟。来看病的张女士停好车后,径直前往就诊科室,没有去挂号窗口挂号。
“上午,我在家用手机打开医院的APP预约,选好医生,定了时间段,填了姓名手机号后,我的手机就收到预约成功的短信提示。”她如是说。
看完病后,张女士直接拿着就诊卡到西药窗口取药,她的药费在取药前已经在医院电脑系统内扣除。整个过程,她只花了20多分钟。
昨天上午9时,也正值就诊高峰期,温都记者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看到,鲜有患者在窗口排长队挂号。
来看病的市民周先生称,以前看一次门诊,来回要排六七次队,现在医院推出手机预约挂号后,只要按时来医院就诊就可以了。昨前两天,记者还在市区走访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医院,发现在挂号窗口前的队伍比往年短了许多。
往年市民纷纷投诉的卖号“黄牛”,记者以患者家属身份尝试寻找,但都没找到。
部门 支招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陈肖鸣:医院服务模式流程信息化再造促和谐
所谓“智慧医院”,实质就是医院信息化。医院信息化,就是利用互联网构建医院的管理。2012年10月,我们搬入新院区后,通过信息化手段,再造了医院的服务模式、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医患之间和谐。我们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走在国内的前头,有比较多的同行来学习。最近,我们获得亚洲医院管理金奖。
在就诊挂号上,我们通过网络、电话预约等模式取代传统窗口挂号排队模式,2015年400多万人次的门诊患者中,实现100%预约就医,其中提前半天预约的预约率已达70%,位居全国首位,实现“零排队”。
信息化后,患者在医生这里看完病,就可以直接去窗口取药,费用实现自动结算。收费模式实现各种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微信、网银,还有自助机器。
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郑云蒸:上下联动让基层医疗资源“活”起来
分级诊疗,能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开展。接下去,我们还要全面推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具体如下:
在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上,推进上下联动。加强城市大医院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使其承担起重病医治、人才培训、科研引领的角色;加强基层卫生院硬件设施配置和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水平。
为基层医疗机构“活血”,鼓励县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卫生院建立联合病房或联合门诊,做到乡镇全覆盖,使基层医疗资源“活”起来。
通过这些综合手段,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市卫计委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耀平:扩大“智慧诊疗”范围进一步服务患者
我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已实现信息化全覆盖,智慧健康手机APP平台覆盖了47家二级以上医院和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
我们还要推行预约诊疗改善住院流程,让“智慧诊疗”范围逐步扩大,引导医院将更多的预约号放在网上供患者选择,增大预约门诊和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的比例,目标比例要分别达到50%和100%,完善患者入院等服务流程。
另外,我们还要建设转诊协调信息平台,实现患者的诊疗信息记录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共享。
会场 声音
市人大代表、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校长林敏:“智慧医院”建设,压缩黄牛操作空间
前年、去年的“两会”,我连续两次提交有关“看病难”、“看病贵”的建议,市卫生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双下沉”和“分级诊疗”的工作。
卫生主管部门在市本级医院内推行“智慧医院”的建设,给患者特别是农村的患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各种医疗检查也通过联网,使患者不需要重复检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现状。
此外,“智慧医院”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大大压缩了挂号“黄牛”的操作空间。总体来说,我市通过医疗整合等措施,建设“智慧医院”,大大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亚东:医院智慧化,大大提升医护工作效率
老百姓“看病难”,主要集中在门诊和住院两方面。门诊“看病难”,以往主要是门诊排队时间长、专家号挂不到等问题,现在通过网络、电话、自助机等预约方式,挂号环节的“难”基本得到消化解决。此外还有诊间预约,我们医生可直接对患者的下一次诊疗进行预约复诊。多渠道的预约,基本上铲断了“黄牛”生存空间。
医院智慧化对医生的工作帮助很大,比如我们医生下了一个诊断结果,在其他科室就能实时反映出来,而其他科室所做的结果,也能第一时间反馈到我们医生的电脑操作系统上面,这大大缩短了患者就诊的时间。
另外,医务护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医院智慧信息化后也得到明显提高。
在住院“看病难”方面,目前,随着不少医院新院区建设,我市医疗机构的病床数在不断增加,住院“看病难”得到有效解决和改善,即便患者当天住不进去,过两三天基本上能住进去。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