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一枚用于心脏再同步的除颤器,日前成功植入了百岁老人的体内。老人的孙子王先生称,以后爷爷去晨练、打太极、耍功夫,家人也无需“担心”了。记者昨日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近年来,高龄老人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例越来越多,除了身体状况符合手术指标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和家属更重视生活质量和生命的价值。
上周,100岁的乐清王老先生因为一场感冒,在附二医住院了。检查中发现,老人的心脏处于严重衰竭阶段,在老人95岁的时候,已植入了一枚心脏再同步除颤器,但如今该仪器电池用尽,心脏跳动的马力不足了,需要更换。更换仪器并非是一项高难度手术,但因为高龄,老人有一些顾虑。
在附二医心内科主任林加峰看来,王老先生虽已步入百岁高龄,但身体非常硬朗,身体年龄只有70岁左右,除了心脏的问题之外,其他身体指标都高于同龄的老年人。正是基于身体状况的考虑,家人也一直鼓励老人进行手术。老人的孙子王先生称,爷爷平时常有锻炼,生活也能自理,身体状况比较好,如果克服了心脏的问题,他的生活质量会很好。
考虑身体、年龄因素,医生在手术中采取微创的方式,选择局部麻醉,约半个小时,就成功完成了手术。负责治疗的林加峰认为,心血管疾病是当前老年群体中的第一大致命因素,心脏再同步除颤器主要可以预防老年人心跳过快而引发的心衰和猝死的问题,“过去很多类似的患者都选择了保守治疗,但现在这类心脏手术,已经明显降低了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3-5年间死亡率可以较过去降低60%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约有800例,安装心脏再同步除颤器的病人约100例,相对于当前高发的心脏病,这个比例仍非常低,但较前几年已经增加了不少。临床医生认为,这与患者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有关,另外,高龄老人进行心脏手术乃至其他外科手术的比例也在提高。附二医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医院就有53名90岁以上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涉及心脏、骨科等各类手术。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